遵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九、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202.21亿元,增长4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4.62亿元,增长46.9%。各种税收收入61.10亿元,增长33.2%;非税收入23.52亿元,增长100.7%。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56.61亿元,增长32.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59亿元,增长45.7%,教育事业支出55.10亿元,增长28.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23.29亿元,增长31.6%。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3.00亿元,增长21.2%。其中:单位存款595.73亿元,增长19.6%,个人存款744.50亿元,增长23.8%;个人存款中的储蓄存款743.74亿元,增长23.8%;财政性存款57.75亿元,增长5.6%;;临时性存款1.72亿元,下降2.3%;委托存款1.86亿元,增长74.6%;其他存款1.41亿元,增长355.7%(其他存款与上年口径不同)。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11.74亿元,增长19.0%。其中:短期贷款127.72亿元,上升15.5%,中长期贷款570.66亿元,增长22.1%。 全年股票投资者开户数4294户,比上年增长2.0%,股票成交金额175.203亿元,下降35.0%。债券成交金额0.07亿元,下降16.0%。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其中财产保险11.16亿元,增长100.9%;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5.15亿元,增长36.0%。保险业务支出7.83亿元,增长57.4%,其中财产险赔款4.61亿元,增长82.4%;人身险赔款、赔付2.97亿元,增长21.5%。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继续巩固100.0%的成果。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数3104所。专任教师6.63万人,比上年上升1.9%。在校学生134.14万人,比上年下降2.4%。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4.6%。 2011年,在国家实施了科技支撑计划一年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67项,资金9347.7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74项,资金4501万元,省级项目193项,资金4867.7万元。我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试验室2个,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平台1个。专利申请621件,授权专利465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末,文化馆15个,公共图书馆14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1.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8.1%。 2011年末,全市有医院68个,卫生院227个,医疗机构病床位20710张,其中医院13400张,执业(助理)医生7503人,护士7504人。2011年,市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上年增长59.8%。开工建设了276所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3个县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 2011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1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初步测算,遵义市2011年年末常住人口为610万人,比上年减少3.29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771.94万人,出生率为10.65‰;死亡率为5.38‰;自然增长率为5.2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16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6元,同比增长14.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2%。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11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28万人,比上年增长11.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6.25万人,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在岗职工参保人数32.08万人、退休职工参保人数14.1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6.52万人,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农民工人数9.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2.08万人、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8.2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120元提高到124元,参合率达96.1%。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有效改善,人均收入逐步提高。2011年,农村低保保障人口数由66.33万人下降到65.10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继续巩固,7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2.10万人,比上年减少1.31万人。全面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81.56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5.6万人,比上年增长23.5%。其中1.7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比上年增长12.6%。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当年减少耕地3260.79公顷。其中:全年建设占用耕地2355.57公顷;耕地改为园地536.12公顷。年内增加耕地2260.59公顷,其中:新开荒地1711.64公顷;园地改为耕地445.88公顷。 加快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其中有7个县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大幅度增加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14个县、区(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大幅提高。加强了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小1.98万吨。 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环境逐渐改善。正在创建的国家级生态县(市)4个、国家级生态镇7个。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2个,与去年持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1.9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51起,比上年下降21.6%,死亡217人,比上年下降18.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9人,下降32.1%;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61人,下降43.5%;道路交通死亡人数124人,上升2.5%。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运输业实物量指标统计调查口径不一致,有一定的不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