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沅陵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20 怀化市沅陵县统计局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努力克服自然灾害、通胀压力、能源供应紧张等不利影响,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旅游富县”的总体思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优化经济结构,继续突出“四个加快”发展重点,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的跨越。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11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9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9.35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6.78亿元,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沅陵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6.6%,上升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2.5%,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的10.7:65.1:24.2调整为10.9:66.6:22.5,我县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全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75亿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1.01%;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6%,其中税收收入2.89亿元,比上年增加0.48亿元,同比增长19.7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39%。全年财政支出17.11亿元,同比增长19.18%。

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9平方千米,同比增长6%;城镇化率新增2个百分点,达到35.96%。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8%,同比提高0.2%。

民生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299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96人,就业困难援助对象再就业764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目前在岗人员10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011人,新增参保人数100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民生保障和改善面临的困难较多等。

二、农业

2011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21.2亿元,同比增长3.9%。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2.6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22千公顷,同比减少0.51%;油料种植面积18.2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5千公顷,同比增加1.39%;全年粮食产量21.74万吨,比上年增加0.0812万吨,增产0.37%。其中,夏粮产量0.1266万吨,同比增产5%;油料产量2.35万吨,同比增产6.69%。茶叶产量730吨,同比增产5.04%。全年肉类总产量2.81万吨,比上年减少2.39%。其中,猪肉产量2.11万吨,同比减少3.4%;牛肉产量1014吨,同比减少1.17%;羊肉产量958吨,同比减少2.04%。年末生猪存栏22.78万头,同比增加3.17%;禽蛋产量1008吨,同比增加2.96%。全年水产品产量10220吨,同比减少0.08%,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8646吨,同比减少1.17%。年木材产量30.03万立方米,增长15%。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一是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完成了茶叶新造0.94万亩、品改0.158万亩;油茶新造1.5万亩、抚育改造0.4万亩;工业原料林开发4.37万亩;新建标准田0.82万亩;柑桔新建0.1万亩、品改0.3万亩;新建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小区1个、标准化商品猪场4个;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小区1个,新增能繁母牛1262头。二是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有省着名商标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个,完成农产品认证8个,其中有机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产品5个。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2011年已建设完成各类项目8类266处,总投资5676万元。一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处,总投资900万元。二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处,总投资500万元。三是中小河流治理工程1处,投资746万元。四是节水灌溉工程1处,总投资100万元。五是小水电代燃料工程1处,总投资2400万元,已完成投资600万元。六是水利冬修工程15处,其中防洪堤4处、水库11处,七是山塘清淤工程189处,六月底已完工。八是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第一期工程,七月底已完工并投入运行。全县通畅公路建设完成了268公里;投资180万元,完成了沅陵火场乡上寨至张家界市飞檐垭边界公路;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借母溪保护区的洪千公路建设。农村客运站场建设进度较快。全年投资60万元,完成了农村客运站建设2个;建成客运招呼站10个。

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7家,今年新增32家,农户达4300户,其中有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7家、县级示范合作社15家。全县新推广农机具968台(套),总动力达33.6万千瓦,农业机械作业总面积30万亩,其中水稻机耕面积25万亩,水稻机插5万亩,水稻机收11.5万亩,油菜机耕3万亩,机收0.8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60.05%;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5.75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产值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城镇投资31.6亿元,同比增长44.68%;非农户投资0.88亿元,同比增加24.22%;房地产开发投资7.8亿元,同比增长44.87%。按行业分,农业投资0.91亿元,工业投资19.4亿元,城建及其它投资12.19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8亿元。

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8186万元,比上年增长44.87%。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76458万元,同比增长4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61万元,同比增长136%。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08亿元,同比增长1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77亿元,同比增长13.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49亿元,同比增长15.8%;零售业零售额21.44亿元,同比增长19.1%;住宿业零售额0.275亿元,同比增长15.4%;餐饮业零售额3.65亿元,同比增长13.2%。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全年招商引资项目个数34个,合同引进市外资金28.0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实际到位外资900万美元,同比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