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17 襄阳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6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55.3亿元,同比增长27.3%;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31.3亿元,同比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1.3亿元,同比增长7.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5.3亿元,同比增长23.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7亿元,同比下降9.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4.3亿元,同比增长31.3%。

图6 2006-2011年襄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单位亿元

襄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六、对外经济

外资外贸全面增长。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0312万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外贸出口总额76584万美元,同比增长38.2%;进口总额23728万美元,同比增长48.7%。2011年,全市新批外资企业30家,同比增长15.4%;完成合同外资44341万美元,同比增长112.1%;直接利用外资31290万美元,同比增长15.0%。

图7 2006-2011年襄阳市进出口总额

襄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公路里程25683.2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3975.3公里。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建1772.94公里、通村公路12475.04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设置乡镇五级站63个、简易站及招呼站1906个。新发展农村客运班线381条,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运输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公路货物周转量149.7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7%;公路旅客周转量61.97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0.3%。襄阳机场通达能力逐步增强,现已开通襄阳-北京、襄阳-上海、襄阳-广州、襄阳-深圳、襄阳-武汉、西安-襄阳-武汉、襄阳-武汉-海口等7条航线。2011年,机场旅客进出港人数突破20万人次,达到20.37万人次,同比增长26%;货运量611吨,同比增长29.1%。

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2011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36亿元,同比增长6.0%;电信业务总量24.57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33.0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3.9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44.21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76万人次,同比增长6.52%;旅游外汇收入2694.59万美元,同比增长1.99%;接待国内旅游者1804.55万人次,同比增长29.13%;国内旅游收入116.05亿元,同比增长35.08%。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89.47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41亿元,同比增长60.8%。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75.94亿元,同比增长60.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7.9%。

201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523.6亿元,比年初增加227.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926.8亿元,比年初增加11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820.3亿元,比年初增加141.7亿元,其中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415.9亿元,比年初增加44.7亿元。

2011年,全市保费收入40.6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9.1%;人身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7.1%。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7.9亿元,同比增长13.02%,其中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3.5亿元,同比增长4.3%,财产险赔款支出4.4亿元,同比增长2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效显着。2011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全年共有13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共申请专利4470件,实用新型专利1451件,外观设计专利1912件,发明专利1107件。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29.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6.5%。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27所,在校生88.5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在校生5.6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生6.47万人;普通中学244所,在校学生28.35万人;小学741所,在校生35.31万人。全市现有专任教师5.18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11年末,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为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达1400千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52%;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58%。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5.6万户。全年新建32个城市社区流动图书站。全年策划和主办各项演出活动2549余场,送戏下乡1847多场次。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1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2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局8家,妇幼保健院10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9791张;卫生机构人员331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606人,执业医师9652人,注册护师(士)9106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襄阳籍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6枚金牌;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近百场,参与人数3万多人次;完成农民健身体育工程110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2.72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99%。人口出生率为12.11‰;死亡率为6.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9‰。

城乡居民继续增收。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2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5元,同比增长14.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49元,同比增长18.6%。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2.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378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6亿元。全市共完成570户危房的改造任务,新增农村低保对象0.9万人,农村低保对象达17万人。应对自然灾害中,紧急转移安置灾民0.9万人,争取资金172万元用于灾民生活安排,有效保证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管理成效明显。2011年,全市常年耕地面积447.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4千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