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靖州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17 怀化市靖州县统计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务增长较快。年末拥有各类机动车辆25730台,比上年末增长20.5%。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为31376万吨公里(不含铁路部分),比上年增长26.6%。旅客周转量65107万人公里,增长27.4%。

邮电业务发展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124万元,增长15.0%。其中,完成邮政业务量924万元,同比增长10.8%,完成电信业务量7200万元,同比增长15.6%。全县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9412户,移动电话用户达81427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4500户。

六、商业贸易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585万元,增长18.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0087万元,增长18.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9498万元,增长15.4%。从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业完成115962万元,增长17.5%;餐饮住宿业完成23623万元,增长21.0%。

对外开放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签订及结转项目20个,合同利用县外境内资金21.08亿元,增长22%;实际到位8.68亿元,增长20%。

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全年接待游客53.8万人次,同比增长19.3%;实现旅游收入16570万元,同比增长13.1%;接待入境旅游16人,实现入境旅游零突破。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5438万元,同比增长2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5870万元,同比增长27.4%。上级转移支付实现7.2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元,同比增长24.8%。财政总支出9.14亿元,增加1.72亿元,同比增长23.3%。

金融运行增长稳健。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8740万元,增长2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7222万元,同比增长20.4%;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4576万元,增长13.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6708万元,同比增长22.4%,中长期贷款96932万元,同比增长42.3%;在贷款中,个人消费及透支贷款余额63706万元,同比增长19.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独立核算保险机构3家,全年保费收入5665万元,增长10.4%;全年赔付1698万元,增长15.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特色明显。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有突破,2万亩茯苓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立项,靖州优质杨梅品种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茯苓新品种选育与袋料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荣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高取代度羟甲基茯苓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自主开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靖州茯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全年申请专利10件,获专利授权4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县共有普通高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2697人,专任教师168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626人,专任教师96人。初级中学15所,在校学生8236人,专任教师669人。小学15所(含37个教学点),在校学生18614人,专任教师1151人。学前幼儿教育28所,在园幼儿6449人,幼儿专任教师2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率达99.8%。普通高考再创佳绩。二本以上上线率达26.81%,二本以上录取率达35.64%,两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九、新闻广电、文化、卫生和体育

新闻外宣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在中央、省、市三级主要新闻媒体发稿1480余件,其中《湖南日报》发稿26篇,《怀化日报》一版发稿65篇、它版发稿近400篇。县电视台在中央一台《新闻联播》上稿1条,其他频道上稿6条。靖州之窗、红网靖州分站整合推出靖州新闻网。全面展示靖州形象,强力推介靖州名片。

广电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城乡电广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网络电视用户3433户,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近21000户;“村村通”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稳步开展。全年新增光缆2.7公里、电缆3.8公里、地埋1.2公里,光节点16个。全年城区放映电影225场,观众达9.1万人次;社区城郊、农村电影公益放映2318场,观众达26.2万人次。全年新建成农家书屋30个,上架图书资料4.8万余册。乡镇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16个乡镇农村文化站综合大楼已建成3个,13个顺利封顶。各村都设立了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

卫生事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2个,其中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5个,妇幼院1个,疾控(卫监)中心2个,社区(村级)卫生室(所)、诊所(医务室)220个,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工程进展顺利。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828张,其中医院490张,乡镇卫生院318张,其他2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61人,其中执业医生213人,注册护士274人。全年总诊疗127万人次,其中急诊35755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105万人次,急诊3503人次。全年入院诊治27783人次,好转治愈率达91.5%。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同步发展。在全省青少年射击及摔跤比赛中取得3枚金牌,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游泳项目中,获得2个第5名。

“双拥工作”再上台阶。“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创特色,上水平,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

十、环境与资源保护

环境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行后,第二自来水厂也投入使用,用水安全得以保证。环境空气五项指标检测全面达标。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减排目标全面实现。年末全县耕地面积19.35千公顷,年度新增耕地面积0.34千公顷。全年新增造林面积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1%。“三边”绿化、封山育林、补植补造13.4万亩,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十一、人口、民生与安全生产

人口与计生工作稳定优质。年末总户数为8.24万户,总人口数为2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238户和2005人。全年出生人口4040人,出生率为16.37‰。死亡率为6.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55‰。常住人口24.5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55%。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荣誉称号。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8元,同比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70元,同比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17.9元,同比增长9.7%,其中文化教育娱乐和旅游消费支出890.7元,同比增长24.9%,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04.5元,同比增长8.4%,其中文化教育娱乐和旅游消费支出109.3元,同比增长9.2%,人均住房面积达30.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