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16 牡丹江市统计局

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1.7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其中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为360.1亿元,比上年增长52.8%。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个;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总投资为1.3亿美元;合同直接利用外资额1.1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1.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

七、交通、旅游和会展

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3472万人,比上年增长5%;旅客周转量20.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8%;公路运输货运量3498万吨,比上年增长8.9%;货物周转量50.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2%。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入境旅游人数100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9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4%;接待境外旅游人数86.3万人,同比增长15.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外汇收入3.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

2011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会95个,其中国家级25个,省级38个,参会、参展人数77.5万人,比上年增长68.1%;实现综合经济效益5.5亿元,会展直接消费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项目签约金额达214亿元。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共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市区完成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县(市)完成66.7亿元,比上年增长35.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8亿元,比上年增长41.9%;一般预算支出1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全市完成税收总额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国家税收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地方税收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7.2%。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32.2亿元,比年初增加114.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78.6亿元,比年初增加70.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5.4亿元,比年初增加64.5亿元。

九、社会事业

全市现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所,招生133人,在读304人,毕业78人;现有高校7所,招生1.5万人,在校5.4万人,毕业1.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5.1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达到13.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44人;全市有幼儿园408所,在园幼儿3.4万人。

全市全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9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份,成交金额7594万元。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性图书馆8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0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7%,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5.9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7.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47.9%和23.6%。

全市竞技体育获世界冠军11个,国内比赛获得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3枚;全市举办全民性运动竞赛3次,参加人数3.89万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止到年末,全市总人口278.6万人,其中市区96.2万人。全市户籍人口267万人,其中市区89万人。在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6万人,农业人口121万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为50.2:49.8。在户籍人口中,全市出生人口1.8万人,死亡人口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15元,同比增长13.3%;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为12005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98元,比上年增长19.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6%。城镇登记失业率3.3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0.2万人,比上年增长4.15%;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18.2万人,比上年增长2.8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8万人,与上年持平;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0.51万人,比上年下降1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3.1万人,比上年增长0.38%。

十一、环境保护

初步统计,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976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3%。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343天,占全年天数的9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生态环境保护达标率均为100%。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由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提高到2000万元以上;

4、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报点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5、新兴产业指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和现代装备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