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16 重庆市石柱县统计局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

2012年2月29日

2011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和“共富十二条”为民生导向,加快渝东枢纽门户和绿色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01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312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45468万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291740万元,增长16.0%。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55632万元,增长29.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19396元,超过三千美元达到3003美元。三次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依次为6.2%、58.9%和34.9%,其中工业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9%。三次产业结构为20.5:43.1:36.4。

全县辖区内财政总收入146355万元,增长42.1%;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元,达到117487万元,增长43.1%;一般预算收入55591万元,增长42.5%。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实现4704万元、22425万元和4059万元,增长22.0%、76.1和49.9%。全年财政支出290734万元,同比增长25.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31094万元,增长28.5%。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651万元、20803万元和21446万元,分别增长29.8%、61.9%和43.1%。

全县完成国税、地税税收(费)收入103823.1万元,同比增长40.2%,增收29760.4万元。其中,国税税收(费)收入26175万元,增长22.2%;地税税收(费)收入77648.1万元,增长47.5%。

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社会常住人口就业人员24.03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0.14万人、7.81万人和6.08万人,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7.8%,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招商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正式签约项目88个(外资项目1个),其中到位资金69个项目;合同引资109亿元,含续建项目在内的实际到位资金74.8亿元。

二、农业

全县农村经济总量327365万元,现价增长25.1%(可比价增长13.2%)。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788万元,增长23.5%(可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32195万元,林业产值7967万元,牧业产值107510万元,渔业产值333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782万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028公顷,粮食产量259649吨,下降0.1%,其中夏收粮食产量71266吨,增长2.3%,秋收粮食产量188383吨,下降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750017万元,现价增长35.0%,全部工业增加值255632万元,可比价增长29.0%,工业经济比重为31.9%,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速33.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9797万元,同比增长63.4%,其中轻工业产值180437万元,增长43.8%,重工业产值399360万元,增长74.1%;在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9091万元,增长8.5%,股份制企业产值490764万元,增长70.6%,其它经济类型产值74856万元,增长27.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4088万元,增长66.4%,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3764万元,增长63.6%。

201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同口径新增5家。全年亏损企业5家,亏损额8094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5.0%,同比提升30.9个点。1-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7913万元,增长47.2%,利润总额40455万元,增长136.0%,利税总额89258万元,增长80.1%。

全年在地建筑业总产值380149万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9836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22.9%。年末建筑企业13家,其中资质等级二级的4家,三级的9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302万元,下降39.2%,利润总额5692万元。

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9.03万户,总人口544514人,增加4908人,总人口中,男性281482人,女性263032人。常住人口41.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3.96%。公安户籍口径出生人口10268人,出生率18.94‰,死亡人口3486人,死亡率6.43‰,人口自然增长率12.51‰。计生口径的人口自然增长率4.95‰。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81元,增长2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5元,增长15.5%,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3.01:1缩小为2.77: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9.0%,城镇为41.6%。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为37.97平方米、41.18平方米。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263人,比上年末增加2871人,其中参保企业职工13460人,城镇居民9794人,参保农民2512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497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981人、失业保险20320人、工伤保险20254人。2011年末全县累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461100人,参合率为93.29%,其中参合农民413905人,参合率为93.26%;参合城镇居民47195人,参合率为93.58%。全县共支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9827.64万元,其中新农合支出8914.42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支出913.22万元。全县参保农民、城镇居民分别获住院补偿5.48万人次、0.45万人次,县内住院实际补偿率分别为54.47%、50.45%。全县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103人,同比下降23.5%,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791.2万元,增长40.1%。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9639人,较上年下降62.4%,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736.1万元,增长5.0%。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8个,床位1210张,在院人数982人。城镇和农村临时救济人数分别为269人次、48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的城镇和农村人数分别为12401人、20918人。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0406万元,增长30.4%,其中项目完成投资954639万元,增长35.4%,房地产企业投资103482万元,增长10.7%,农村农户投资12285万元。项目投资中,县内项目投资828139万元,增长71.5%,跨区投资126500万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819万元,下降34.0%,第二产业投资397986万元,增长96.2%,其中工业投资351039万元,增长76.9%,第三产业投资509834万元,增长18.2%。三次产业投资比4.9:41.7:53.4,二产业投资比上升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