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002.10万户,比上年末新增70.76万户,增长7.6%;其中3G[6]移动电话用户达170.30万户,比上年增长131.4%。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94.0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6万户;年末拥有住宅电话用户162.45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14万户。全市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247.36万户,比上年增长64.3%,全市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共完成918万件,比上年增长17.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29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5.00亿元,增长22.4%。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全年完成各项税收收入52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完成370.81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58.4%。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教育支出85.47亿元,增长11.7%;科学技术支出24.41亿元,增长4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48亿元,增长33.8%。 2011年财政收支分项情况 指标 绝对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35.00 22.4 1、税收收入 529.62 21.0 其中:增值税(25%) 82.11 15.4 营业税 152.64 8.6 企业所得税(40%) 94.50 37.4 个人所得税(40%) 41.55 32.8 城市维护建设税 42.10 60.5 契税 29.75 -11.6 2、非税收入 105.38 30.0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665.99 22.8 其中:教育 85.47 11.7 科学技术 24.41 47.9 文化体育与传媒 12.92 50.4 社会保障和就业 61.48 33.8 医疗卫生 39.15 23.9 节能环保 11.93 43.6 城乡社区事务 127.47 25.7 农林水事务 43.96 36.5 交通运输 28.96 69.0 年末全市全辖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24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20.22亿元,增长10.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68.03亿元,比年初增加424.68亿元,增长12.0%。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723.52亿元,比年初增加816.59亿元,增长7.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083.84亿元,比年初增加538.13亿元,增长15.2%。 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19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8]。其中,实现人身险原保费收入118.57亿元,增长19.9%;实现财产险原保费收入75.51亿元,增长24.3%。全年累计原保险赔款及各类给付支出56.43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其中,人身险赔款及各类给付支出23.79亿元,增长58.5%,财产险赔款支出32.64亿元,增长36.6%。 九、城市建设 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全面启动重点功能板块建设。浦口新城、南部新城、下关滨江开发等有序推进。铁路南站建成投入使用,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地铁三号线、十号线、纬三路过江隧道加快建设,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六号线试验段开工建设。 加快“绿色南京”建设,实施绿色通道、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完成新造林8.2万亩。扎实推进“蓝天清水”工程,基本完成玄武湖、金川河57平方公里雨污分流任务。 全年完成18条干道综合整治、400条街巷整治出新,新改建道路长度300公里,新增道路面积6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9.8平方米。 全年城区新建和改建公厕20座(含6座生态移动公厕)、维修公厕35座,新改建垃圾中转站13座。新农村建设改建户厕4.01万座,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 全年完成亮化楼宇31幢,维修36幢。公共供水日供水能力达350万吨,城市燃气居民用户达207.6万户。 十、人才、科技和教育 全年有13家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揭牌。全市入选“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计划”315人、“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48名,“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集聚目标”40人。建成各类孵化器40个,孵化面积17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50家。全市区(县)校正在推进建设的共建大学科技园11个,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心12个。 全年共签订各类输出技术合同1532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市新增技术贸易机构115家。 全年南京地区共有2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项。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6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199家、市级43家。拥有省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9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0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4家。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28043件,比上年增长4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1597件,增长55.4%。全年专利授权量12404件,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452件,增长38.8%。 全年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30个。累计建成农业科技园区7个。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0个,其中国家9个,省级17个,市级34个。 年末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46人和33人。 全市在宁普通高等学校(不含部队院校)53所,在校学生(不含研究生)71.57万人,比上年增加0.95万人。在宁高校及研究生培养机构在校研究生9.28万人,比上年增加0.55万人。 全市拥有普通中学220所,在校学生23.77万人,比上年减少1.0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8.64万人,比上年减少0.51万人。 全市拥有小学344所,在校学生30.07万人,比上年增加1.24万人。全市中小学小班化实验学校132所。拥有幼儿园551所,在园儿童16.76万人。 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普惠性的“幼儿教育助学券”制度,秋季学期开始对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在内的全市13.3万符合条件的在园适龄幼儿,按照每人每学期1000元标准享受政府发放的幼儿助学券,投入经费达1.33亿元。义务教育学费减免43.91万人,投入经费1.03亿元。基本实现在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全接纳”,人数达6.82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达到95.5%。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共组织舞台演出、中外优秀剧(节)目展演、社文活动、电影展映、文博书画展览等35项大型文艺活动,成功举办了以“共享幸福”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南京文化艺术节。命名了第七批10个五星级文化站和41个村(社区)文化室示范点,金陵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并实行免费开放。全年为农村居民送电影8053场次、送图书41360册,送演出491场次。全年完成文化交流项目27批次,涉及18个国家和地区。全年考古勘探205万平方米,发掘1.19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