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运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 (2012年3月3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影响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和“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5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494.2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358.1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5.0亿元,增长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8.9亿元,增长10.1%;批发和零售业74.2亿元,增长14.4%;房地产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6.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732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055美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2%、48.6%和3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61.9%和28.4%。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 就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7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2%。 二、农业 种植面积: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798.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60.2千公顷,增长1.2%;棉花种植面积50.1千公顷,下降12.5%;油料种植面积11.3千公顷,下降8.5%。在粮食种植面积中,小麦种植面积342.5千公顷,增长0.9%;玉米种植面积262.8千公顷,增长3.6%。水果面积135.9千公顷,增长7.8%。 粮食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66.5万吨,比上年增产6.5%。其中,小麦121.0万吨,增产11.7%;玉米137.1万吨,增产4.5%。 畜禽及水产品产量: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3.3万吨,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猪肉产量98771吨,增长17.0%;牛肉产量5545吨,下降11.0%;羊肉产量5243吨,增长7.0%;禽肉产量23498吨,增长14.1%。奶类产量44022吨,下降6.9%。禽蛋产量17.9万吨,增长13.0%。水产品产量13820吨,增长22.8%。 林业生产:全年全市造林合格面积22600公顷,比上年增长5.3%。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200公顷。全年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333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9298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300万株。 农业机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2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机械耕地面积56.5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55.2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3.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9.9%、17.9%和28.4%。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在二产中所占比重为87.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5个,完成工业增加值4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产品销售率93.4%,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1209.6万吨,比上年增长3.3%;水泥725.0万吨,比上年下降1.0%;钢材459.4万吨,比上年增长14.0%;发电量164.5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2.1%;氧化铝178.7万吨,比上年下降0.2%。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90.4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五大支柱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8.4亿元,增长3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8.6亿元、302.2亿元、255.4亿元、140.6亿元和31.6亿元,同比增长36.7%、30.3%、39.0%、40.3%和-24.0%。新兴产业中,机电装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2亿元、92.4亿元、25.3亿元,同比增长34.4%、67.6%、2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8%;实现利润82.2亿元,增长439.5%。 建筑业: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62个,其中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117个,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上缴税金3.3亿元,增长32.5%;实现利润3.0亿元,增长1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45.7亿元,增长23.5%;第二产业投资379.4亿元,增长33.2%;第三产业投资239.0亿元,增长17.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140.7亿元,下降18.3%;非国有投资523.5亿元,增长48.4%。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施工项目1822个,增长31.9%;其中,5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5个,完成投资99.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0%。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2.6亿元,比上年增长58.3%。其中,住宅投资38.9亿元,增长71.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8.4亿元,增长74.0%。 五、能源 能源生产:全年全市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663.9万吨,比上年增长89.2%。 能源消费:全年全市工业生产消费原煤1786.4万吨,同比增长7.3%;洗精煤1672.3万吨,增长4.6%;焦炭344.9万吨,增长27.3%;电力231.8亿千瓦时,增长2.3%。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城镇326.3亿元,增长19.5%,乡村91.3亿元,增长12.0%。 七、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1254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出口额38964万美元,增长37.5%;进口额86502万美元,增长12.8%。 全年出口焦炭17.0万吨,比上年下降2.3%,出口金额8066万美元,增长14.5%;出口金属镁2.7万吨,增长35.4%,出口金额8674万美元,增长50.5%;出口机电产品4828万美元,增长124.8%;出口高新技术产品93万美元,下降0.8%;出口纺织品6099万美元,增长60.1%;出口玻璃制品1996万美元,增长10.7%;出口农产品2549万美元,下降0.3%。 全年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318.7万吨,比上年增长31.5%,进口金额55178万美元,增长76.8%;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2.4万吨,比上年下降81.1%,进口金额7457万美元,下降68.9%;进口铬矿砂及其精矿21.3万吨,比上年增长50.9%,进口金额5736万美元,增长36.3%;进口锰矿砂及其精矿17.7万吨,比上年增长153.3%,进口金额4089万美元,增长126.4%;进口机电产品12239万美元,增长1.6%;进口高新技术产品8365万美元,增长38.9%(注:部分产品在统计口径中,既属于机电产品,又属于高新技术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