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洪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泗洪县统计局 (2012年3月15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力争当苏皖边界先行军”核心任务和“坚持绿色跨越、实现全面小康”发展主题,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实现更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方财力再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3.7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87.75亿元,增长16.1%。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45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县产业结构比例为19.7:41.5:38.8。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8.06亿元,比上年实绩(下同)增长2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88亿元,增长12.2%。财政总支出49.76亿元,增长20.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9%。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6.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全县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5%;实现增加值4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 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全年粮食总产94.52万吨,比上年增加0.04万吨。夏粮总产36.55万吨,与去年持平;秋粮总产57.97万吨,比上年增加0.04万吨。其中,水稻总产42.13万吨,比上年增产2.15万吨;玉米总产10.67万吨,比上年减少0.11万吨。其他如油料总产2.32万吨,比上年减少0.11万吨;棉花总产0.19万吨,比上年增产0.01万吨。 工业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增长幅度既稳又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85.88亿元,比上年(同口径,下同)增长41.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2家,比上年末增加61家;全县工业用电量5.27亿度,比上年增长17.5%。二是工业运行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实现利税总额46.6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倍。其中利润总额34.47亿元,增长8倍。三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保持较快增长。列入统计的47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累计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41种,占86.5%。 开发区经济泗洪经济开发区属省级经济开发区,辖董沟、徐沟社区委员会和五里江农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18平方公里建成区形成了“五纵十二横”路网框架,实现“六通一平”。累计投产项目454个,其中亿元投产项目81个,年末从业人员6.3万人,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四大主导产业。 私营个体经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猛,所占份额继续上升。年末全县私营企业5556户,注册资金145.63亿元,从业人员8.15万人;个体工商户2.65万户,注册资金12.00亿元,从业人员3.04万人。2011年新增私营企业1568户,注册资金40.54亿元,从业人员2.00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10067户,注册资金4.42亿元,从业人员1.04万人。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住宅投资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9.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8.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商品房销售额26.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住宅销售额23.5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1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3%。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工业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89.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占全县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75.2%。 贸易和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累计44个,成交额11.11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4家,成交额5.6亿元。2011年全县贸易业增加值12.3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达14.0%。 开放型经济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3%。其中出口总额2.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6%,进口总额700万美元。 旅游业泗洪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以“绿色”生态旅游为主体,“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为两翼,构筑了泗洪三色旅游的基本格局。国家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城头鸟类自然保护区闻名遐迩,穆墩岛资源丰富,风光旖旎,王沙岛浴场黑沙遍地,天然神秘。雪枫墓园、县烈士陵园、朱家岗烈士陵园和陈毅纪念馆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的经典。境内有三国名将鲁肃故里的“子敬泉”、吕布辕门“射戟台”、古徐国“挂剑台”等历史遗迹,古汴河风光带景色秀丽,历史上就有“隋堤烟柳”的美誉。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旅行社10家,星级饭店6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385间,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9个。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20万人,旅游收入4.9亿元。 交通和邮电全县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341.4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3.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98万辆。全年公路客运量2194万人,比上年增长15.6%。公路货运量360万吨,比上年增长6%。 邮政电信业务稳步发展。全县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9.8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突破6.0万户。全县住宅电话16.92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1.9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0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6.4万户。 金融业金融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45亿元,比年初增加23.63亿元,增长19.6%。其中储蓄存款81.53亿元,增长11.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0.68亿元,比年初增加18.05亿元,增长17.6%。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队伍发展稳定。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000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6750人,高级职称1266人。农业技术人员5498人。2011年获省以上科技计划12项,其中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5项、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项、省科技帮扶专项引导1资金项、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3项、国内发明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省级资助项目1项。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家、省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项、省民营口科技型企业30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1个,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关系35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237件。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100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