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洪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15 宿迁市泗洪县统计局

教育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41所,专任教师4009人,在校学生57020人,其中女生27084人,高中生19546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小学25所(不含教学点),专任教师4103人,在校学生76126人,其中女生36159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所,专任教师391人,在校学生23076人;幼儿园36所(不含60个办班点),在园幼儿30288人。2011完成校安工程加固改造2.7万㎡。撤并村小43所,组建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启动明德等3所学校新建工程。兴洪中学通过省三星级复验。摘取全市理科状元,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荣获市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一等奖。新增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

卫生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18个。其中医院47个,拥有床位3205张;防治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3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39人,执业(注册)护士1406人。

文化文化事业发展健康繁荣。2011年,通过深入挖掘艺术资源,广泛搜集生活素材,创作多部曲艺作品,获得多项荣誉。马军波、许卫国创作的歌曲《再见了家乡,再见了亲娘》,在庆祝建党90周年江苏省“新红歌”作品大赛中喜获三等奖。天岗锣鼓参加第28届北京龙潭庙会花会展演,获金奖。伍海涛的摄影作品《协力同心》,入选“今日江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摄影展”,并在新华日报刊登。在“庆祝建党90周年‘五彩昆山·水墨玉峰’江苏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中,泗洪县7幅(组)作品入选。承办广场文化演出50余场,首届中国(泗洪)洪泽湖生态旅游节大型演出、市委工作会议“点燃激情,追求卓越”专场演出、春节团拜会专场演出、元宵节大型广场演出等,均取得较好的成效。共创作完成戏剧、小品、曲艺等40篇,在《宿迁剧目》发表16篇,文艺作品获省以上奖项13个,群文比赛获市级以上奖项16个。共送书下乡20800册,送电影3084场,送戏150场,。

县级图书馆1个,藏书8万册。广播电视网络健全、覆盖率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其中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3.0%。

全县有28个名录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保护。其中国保项目1项:泗洲戏;省保项目6项:双沟大曲制作技艺、洪武花棍舞、洪泽湖渔鼓舞、水漫泗洲的传说、天岗锣鼓、苏北琴书;市保项目14项,县保项目7项。

泗洪博物馆现存文物1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文物有汉代的红陶马、红陶仕女俑、唐代的三彩陶枕等34件;国家二级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大石斧、汉代的尚方乳钉镜2件。2011年县博物馆荣获江苏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先进单位。

体育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成立了县瑜伽协会,全县在县民政部门注册的单项体育类协会达15个、体育俱乐部2个。上报并获批162个行政村建设健身路径。孙何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被省体育局授予“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举办了“2011年绿色健身日泗洪县自行车骑游暨全民健身月活动启动仪式”、“泗洪县2011年全民健身日活动仪式”及“2011年全国千村健身气功交流系列活动泗洪大会”、县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

承办2011年首届世界华人运动会武术争霸赛,我县代表队获8金、12银、5铜的好成绩;加在滨海举办的县组田径比赛,获1金、2银、1铜的好成绩;参加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获1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参加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获4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参加省青少年柔道比赛,获1个第三名;参加省长杯小学组女子足球比赛活动第七名;在市第三届运动会三个部的比赛中,获得职工部团体总分第一、金牌第一;农村部团体总分第一、金牌第一,青少年部派出了568名参赛队员参赛,获金牌36枚、团体总分731分、金牌总数第四、总分第三的成绩。参加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武术(套路)比赛,获得23项第一、10个第二、4个第三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中国泗洪‘洪泽湖湿地杯’”全国自行车邀请赛”等赛事。

三、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城市化步伐加速推进。围绕建设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加快了新兴中心城镇建设步伐,多条城市主干道路改造到位。县城区亮化、绿化工程扎实推进。年末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6%。住宅小区建设日新月异。全年共新开工建设住宅小区11个。

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水污染和烟尘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全县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36830.97万元,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100万元。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迄今唯一升格为“国家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9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67平方公里。保护区拥有鸟类14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鸟类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的鸟类12种。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200种,高等植物117种,底栖动物75种,鱼类52种。城头鸟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各种鸟类146多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珍禽包括大鸨、天鹅、灰鹤、鹭等14种以上。全县已建成13平方公里的环境噪声达标区。

四、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县总户数292654户,总人口1025545人,其中女性496957人,非农业人口33900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20.54‰,死亡率11.83‰,人口自然增长率8.71‰。男女性别比106.36(女=100),比上年提高0.6。全县计划生育率97.6%。城镇人口比重为36.76%。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在岗职工3.8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748元,比上年增长13.0%。根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2元,比上年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49元,比上年增长26.3%;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189元,比上年增长19.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61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950元,比上年增长10.42%。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72平方米,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37.1平方米。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扩大了医疗、养老与失业保险和培训覆盖面。2011年,全县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159.56万元,发放城镇低保资金2340.54万元。年末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9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5.1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8.49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986张;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0275人和53599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50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