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15 温州市龙湾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实施“投资驱动、产业转型、都市构建、生态优先、文化引领、民生和谐”六大战略,区划调整、镇改街道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2011年,全区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据初步核算,全区(指龙湾区行政区划地域范围内的大龙湾,下同)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7.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280.8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7亿元,增长11.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9.0:30.1,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为119823元,比上年增长7.5%。

2011年区本级(不包括功能区区划调整前的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实现生产总值26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176.80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5.62亿元,增长15.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区本级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6.4:32.1,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为79493元,比上年增长8.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影响我区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转型压力增大;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明显,发展内在动力不强;城市功能与品位有待提升,人居环境离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公共服务体系不尽完善,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功能区管理体制处于磨合期,还需进一步理顺。

二、农业

2011年龙湾区农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全年实现总产值619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2.5%。其中农业产值30815万元,同比增长了0.5%,林业产值160万元,同比减少15.2%,牧业产值为18659万元,同比增长1.0%,渔业产值12120万元,同比减少14.1%。

种植面积增减与农作物生产产量增减同步。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38万亩,比上年减少0.27万亩,同比下降2.3%。粮食播种面积3.67万亩,比上年减少0.72万亩,同比下降16.0%;蔬菜播种面积5.38万亩,同比增长8.5%;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为7740亩,同比增长3.3%。全年粮食总产量1.48万吨,同比下降14.0%;蔬菜产量9.30万吨,同比增长15.3%;油料产量1021.2吨,同比增长1.6%。

畜牧业生产势头不佳。全年肉类产量6509吨,比上年增长7.7%,其中猪肉产量5630吨,同比增长8.8%。年末牛存栏数、牛奶产量、牛肉产量受疫情影响分别同比下降33.9%、19.5%和19.0%。

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2011冬至2012年春,我区“创森”绿化造林总任务面积为3426亩,目前我区已落地造林面积4176.3亩,超额完成任务21.9%。至2011年末,建成市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3个,市级森林村庄8个。

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加快。至2011年末,东片防洪工程组织实施了黄石山后河、堤塘河等规划行洪主河道的拓宽整治工程建设,开工新建和续建桥梁17座,完工10座,完成招标4座。灵昆北段标准堤塘一期工程一标段已完工、二标段已开始施工,二期工程一、二标段均已进场施工,三期工程现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山门坑、后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通过蓄水验收,双岙水库、青山水库大坝完成了技术认定。小型农田水利有序发展,建成三面光渠道3.3公里,机耕路2.8公里,新建了机埠3座,改造机耕桥1座,改建排洪暗渠1.95公里,清理排水渠2公里、改造防洪闸3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幅平稳。全年区本级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85.50亿元,同比增长10.1%。区本级规模以上企业48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2.6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轻工业产值94.24亿元,同比增长8.3%;重工业产值308.36亿元,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8.7%。

工业经济规模化发展趋势有所显现。区本级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13家,完成工业产值248.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1.7%。其中产值超3亿元企业18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分行业来看,合成革行业实现产值83.19亿元,同比增长2.0%;不锈钢行业实现产值34.28亿元,同比增长9.5%;阀门和旋塞制造业实现产值36.41亿元,同比增长6.8%;化工行业实现产值33.93亿元,同比增长10.7%,皮鞋制造行业实现产值28.60亿元,同比增长5.7%。以上五大行业产值合计216.4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3.8%。

工业经济效益小幅回落。效益考核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8.11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税总额27.26亿元,利润总额14.55亿元,分别下降1.7%和4.6%。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得分(工业企业七项评价考核指标)为147.71分,比上年回落了1.79分。经济效益考核企业中,发生亏损企业17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353万元,同比增长32.3%。

企业注重品牌建设。至年末,区本级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1枚(其中行政认定4枚),省着名商标33枚,市知名商标54枚,区名牌商标105枚;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5个,市专业商标品牌基地1个;国家级“守重”单位2家,AAA级“守重”单位18家,AA级“守重”单位41家,A级“守重”单位92家;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22个,市级名牌产品32个。

建筑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以9家一级企业、11家二级企业为主,集房建总承包、市政企业、专业承包等50余家企业共同发展的分工协作体系,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16亿元,同比增长25.5%;全年施工面积9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5%;竣工房屋面积2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率(56.1%)居三区两市第一。2011年,龙湾区政府以超常力度抓投资,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龙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全力推进“双十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区本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54亿元,同比增长94.3%,全社会工业性投资27.34亿元,同比下降0.1%。限额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6.64亿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基础设施投资37.08亿元,同比增长43.1%。限额以下项目完成投资9.82亿元,同比增长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