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临武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51211万元,比年初增加100973万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0820万元,比年初增加90876万元,同比增长21.1%。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5092万元,比年初增加17654万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1661万元,比年初增加10089万元,同比增长12.4%;中长期贷款余额63431万元,比年初增加7565万元,同比增长13.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3282万元,同比增长16.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普通小学187所,其中教学点121所,普通中学16所,幼儿园28所,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1.67%。全县现有小学生48509人,初中11257人,高中2403人,职业中专学生560人,在园幼儿数12538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3108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455人,小学专任教师1778人,中学专任教师808人,中职专任教师67人。全县小学拥有计算机1395台,图书45.48万册;中学拥有计算机1373台,图书30.35万册。 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完成专利申请116项,专利授权44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22个。全年完成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47家农家书屋的建设。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年共采编新闻2456条,编播《舜峰大视野》48期,摄制《岁月写真》49期。拥有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36089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2%。投入710万元,完成对城区双向网络改造,新架干线80多千米。完成130个20户以下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添置11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完成巡回放映3816场。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全县卫生机构共有32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22个,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891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894张。大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5.17万人,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拥有运动场2个,开展全民建设项目16项次。32个村委“农民健身工程”进展顺利。在参加省级比赛获银牌1块。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县有环保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0人;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47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7分贝。 安全生产形势趋向好转。2011年全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起,共死亡7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1;工矿商贸事故10起,死亡7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17人;其中煤矿事故死亡6人,百万吨煤矿死亡率3.8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6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37.7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02万人,乡村人口32.04万人,城镇化率31.55%。全县人口出生率12.97‰,死亡率6.83‰,人口自然增长率6.14‰。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243人,发放奖励扶助金17.5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41人,发放扶助金4.68万元。 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6元,增长13.7%;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708元,增长3.4%,经营净收入3458元,增长72.5%,财产性收入702元,下降6.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84元,增长10.8%,其中工资性收入3620元,增长22.3%;家庭经营收入1530元,下降6.5%。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708元,增长9.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695元,增长14.0%;衣着消费支出1218元,增长13.1%;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1546元,同比增长7.7%;人均交通通信支出944元,同比增长13.3%;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989元,同比下降1.3%;人均居住支出910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5%,人均住房面积29.42平方米。在农村居民总支出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15元,同比增长36.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291元,增长41.1%,衣着消费支出289元,增长36.6%,居住消费支出724元,增长26.8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6%;人均住房面积31.25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11年,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249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68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25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00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913人。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3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69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73.8元。实施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400户。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391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为5%。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291张,收养各类人员1101人。完成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个。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4683人,累计发放养老保险金3038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医疗卫生机构数不含乡村卫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