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户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抢抓发展机遇,扎实工作,有效克服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经济和社会发展再次迈入全省十佳县行列。 一、综合经济 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0.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1%。第一产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0.59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6.0%、61.1%、22.9%。2005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8669元,较上年可比增长14.3%。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431万元,可比增长16.2%,一般预算收入10341万元,可比增长12.7%。其中增值税、营业税收入为1839万元和3584万元,分别增长5.5%和19.9%。地方财政支出27253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7053万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03.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9%,居民消费价格上升0.4%,商品零售价格与上年持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7.2%。 全县从业人员31.41万人,增长0.4%。全年扶持下岗失业人员2076人,安置城镇青年就业4738人,输出务工人员53569人,较上年增长10.9%。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重点工程建设 2005年,是我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年施工项目89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1077万元,比上年增长88.8%。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75841万元,较上年增长160%。分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600万元,占总投资2.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1720万元,占总投资的77.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3757万元,占总投资的20.6%。 项目带动成效显着,全年35个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3.55亿元。其中总投资26.8亿元的户县第二发电厂完成投资13亿元,惠大丝束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7亿元。户县第二发电厂、东方机械、科力药业、终南山中药饮片以及国维淀粉、精美纸业、西户玻璃扩建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城区建设:文庙广场工程完工、城区天然气工程完成投资2103万元、东城路绿化及路灯工程完成投资230万元;美陂路东段完成投资1000万元、兆丰路中段完成投资500万元、吕公路东段完成投资390万元,新的城区框架基本构成。 道路建设:西汉高速公路涝峪山区段完成投资2亿元,县城至环山旅游路石井段完成投资443万元竣工通车,南北四号路城市段完成投资750万元建成通车,通达工程完成投资1360万元,硬化出村路110公里。 三、主要产业 农业:农业生产出现新局面,全年粮食丰收、蔬菜果业快速发展、牧业经受住禽流感影响加快发展、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一批特色农业产业群初步形成。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717万元,比上年增长9.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86863万元、1052万元、35167万元、569万元、7066万元,分别增长10.7%、-3.8%、7.9%、13.8%和9.9%。全县蔬菜大棚达到505个,较上年增加351个,奶牛存栏4246头,较上年增长42%。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及畜禽存栏情况如下: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切实执行,农业税得到全部减免,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小麦良种、地膜玉米、退耕还林等补贴金1043.3万元;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5233吨,比上年增长5.6%;农村用电量1430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2%。 工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5%。完成工业总产值8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按规模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72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50.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1%和13%。 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9154万元,比上年增长22%,利润6514万元,较上年增长499%,实现税金6104万元,比上年下降22%。 建筑业:建筑市场不断规范,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全年建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28.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7%。 商业:流通市场繁荣兴旺,商业经营规模化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28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批发零售业98050万元,增长16.6%,餐饮业10204万元,增长15.0%。人人家超市、海星超市、人民路超市、太平洋服饰超市、益万家超市、荣保堂超市等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消费品市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商品零售额80818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 金融业: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7859万元,比年初增加84117万元,增量较上年增长21.7%;各项贷款余额327723万元,比年初增加24257万元,增量较上年下降75.2%。 邮政、电信业:邮政、电信业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853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全年电信业业务收入5144万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普通电话用户113346户,城乡居民电话用户108199户,电话普及率18.7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用户6254户,比上年增加1907户,增长43.9%。 四、旅游和招商引资 全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76.2万人,比上年增长6.9%;旅游业总收入3879万元,比上年增长7.4%。农家乐旅游成为新亮点,全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国外团队320个。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引进合同外资10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5%;实际引进内资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7%。 五、社会事业 各类教育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县辖各类中小学248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01610人,中小学教职员工6494人,专任教师5852人。惠安中学、南关中学分别顺利通过省级重点中学和市I级小学验收。全年向高等院校输送大专以上学生5254人,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大学本科2401人,比上年增长10.8%。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农民画展和陕西省农民画新作大赛。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取得新成绩,全年各类演出达6500场次。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9.7%,电视人口覆盖率99.8%,县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在西安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6枚、银牌20枚、铜牌41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