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常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10 衢州市常山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有自主进出口权企业达到114家,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050万美元,增长26.3%。其中:出口12709万美元,增长25.8%。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147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3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769万吨,公路客运量1156万人次。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2878辆,比上年增长26.5%,其中:载客汽车9298辆,载货汽车2504辆,私人汽车10481辆,增长29.3%。全县摩托车拥有量33423辆。

年末全县各类公路里程910.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2.76公里,国道63.50公里,省道8.63公里,县道246.54公里,乡道168.11公里,村道351.38公里。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6.2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39万户,增长12.6%,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88.7部/百人,增加4.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2.58万户。

全年接待景点旅游者人数175007人,增长22.7%,景点旅游门票收入380.5万元,增长23.9%。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5056万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117万元,增长18.3%。实现税收收入75386万元,增长31.5%,其中地税税收32363万元,增长10.7%,国税税收收入43023万元,增长53.3%。全年财政支出161946万元,增长18.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21687万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920810万元,增长24.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44801万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742785元,增长31.8%。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74784万元,增长17.9%。

全县全年保费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7652万元,增长21.8%;财产险保费收3412万元,增长26.8%。支付各类赔款2562万元,增长46.0%,其中:寿险业务赔款470万元,增长16.9%;财产险赔款2092万元,增长5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县第一小学一期工程、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建成使用,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全县现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生12531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2331人;小学30所,在校生18649人;幼儿园157所,在校生10026人;培智学校1所,在校生41人;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1164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551人。

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3.5%,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8%。“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9%,15年教育普及率96.1%。

全县教育部门办的高中专任教师298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77人,初中专任教师527人,小学专任教师105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8人。全县社会力量办的高中专任教师66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23人,初中专任教师69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27人。

2011年申报市以上各级各类项目66项,其中国家3项、省级29项、市级34项。列入市以上各级各类项目40项,其中国家2项、省级17项、市级21项。争取科技项目到位资金718万元。共受理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65项,立项53项,安排科技经费60万元。受理农业种子种苗工程16个,立项14项,安排经费10万元。有2个项目首次获国家创新基金资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县专利申请量141件,专利授权量12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16.5%。有2个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列入省级计划,获经费补助275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有序开展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迎检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查验收;精心策划各项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特别是完成央视7套《乡约·柚都石城看常山》节目的现场录制和成功举办“'2011中国·常山胡柚文化节暨第26届‘三山’艺术节文艺晚会”;深入开展“一乡一节、一村一品”特色群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151场次,送电影下乡3101场次,送书下乡11850册。

年末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9%。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0%。

新人民医院、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等建成使用,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年末全县医疗机构数294家,其中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7家、村卫生室212家、个体诊所27家、厂矿医务室18家、民营医院2家、其他医疗机构2家。卫生系统核定床位数661张,实开放600张、民营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核定床位数130张,实开放80张。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共579人,执业护士378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78亿,同比增长9.8%。组织人员进行追踪管理、治疗、转诊工作,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开展婚前医学检查3937人,婚检率达96.8%,免费发放叶酸2660人。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补助孕产妇1938人,补助金额96.9万元。成功处置危重孕产妇12例。普查妇女病31192人,普查率达40.3%。全年共为2840人提供免费婚检服务,为1562人提供免费优生检测服务,婚检率和优生检测率分别达94.5%和81.1%。全县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285元,全县参合农民242772人,参合率达96.7%。

2011年,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了全国男排大奖赛等重大赛事,举办了常山县第四届全民体育运动会,创建省级体育强乡镇1个,省级先进社区1个。举办社会指导员培训班和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培训体育指导员400人次,国民体质监测500人次。全县70个体育小康村通过省里验收。各项赛事与活动的举承办与参赛及备战顺利有序进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03869户,总人口为334053人,平均每户3.22人,总人口比上年的331621人增加2432人,年增长7.3‰,其中男性174229人,占总人口的52.2%,女性159824人,占总人口的47.8%,性别比为109(女=100)。全县出生3840人,出生率为11.5‰,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其中男性1983人,女性1857人,出生性别比为107。死亡2427人,死亡率为7.3‰,比上年上升0.1个千分点,其中男性死亡1359人,女性死亡1068人。人口自然增加1413人,自然增长率4.3‰,比上年下降0.1个千分点。迁入2513人,迁出2019人,机械增加404人,机械增长率1.2‰。

全县年末非农业人口为44697人,占总人口的13.4%,比上年增加379人。未落常住户口人员313人,占总人口的0.1‰,比上年减少2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