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常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形势,我县上下按照“实干兴县、项目强县”总要求,深入实施“工业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项目推进年”活动,实现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8568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631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79654万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334400万元,增长12.9%。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14.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7.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3%,金融业增长25.9%,房地产下降1.9%。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8.2:54.7:37.1调整为8.0:54.2:37.8。全县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26610元,折4120美元,比上年增长9.6%。 二、农业 2011年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是扩大了粮食、油料作物的生产,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5个、计20837亩。胡柚、柑桔产量比上年大幅增长,但今年价格比上年下降50%左右,农民是增产不增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364万元,比上年增长4.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36551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7898亩;油料播种面积56791亩;蔬菜种植面积51782亩;果用瓜种植面积6166亩。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79342吨,同比增长1.4%;油料产量6696吨,增长47.9%;蔬菜产量85181吨,增长6.6%;果用瓜产量13708吨,下降0.4%。 全县柑桔总产量102172吨,比上年增产16746吨,增长19.6%,胡柚产量为75718吨,比上年增产10636吨,增长16.3%。全年的茶叶产量为117吨,增长1.7%,全年蚕茧产量为35吨,下降8.0%。 全年肉类总产量为14623吨,比上年增长6.3%,其中猪肉12049吨,增长7.0%;鸡鸭鹅蛋产量1861吨,增长13.8%。 生猪年末存栏为12.4万头,比上年增加4516头,增长3.8%,其中能繁殖的母猪为8262头,增长1.1%。肥猪年内出栏数为18.2万头,比上年增加9337头,增长5.4%;家禽年末存栏157.2万只,比上年增加3.4万只,增长2.2%。家禽年内出栏248.4万只,比上年增加4.4万只,增长1.8%;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4902吨,增长5.9%。 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猛。2011年,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14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3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达1159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90家。主要集中在水果(以胡柚为主)和粮食生产上,全县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328家,水果专业合作社382家。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常山山茶油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常山胡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我县行政认定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70510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即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值952244万元,增长34.1%;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618266万元,增长21.5%。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852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 全县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95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8家,其中1家超10亿,实现“零突破”,5亿—10亿1家,3亿—5亿4家,2亿—3亿3家。 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52244万元中:重工业764826万元,增长42.6%;轻工业187418万元,增长7.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924027万元,增长34.7%,产销率97.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出口交货值75765万元,增长19.8%,新产品产值87963万元,下降5.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有机化工行业实现产值103344万元,比上年增长19.8%;钙类行业53678万元,增长42.4%;通用设备行业159586万元,增长35.8%;建材行业242996万元,增长44.0%;黑色金属冶压业20665万元,增长116.7%;造纸行业32004万元,增长15.9%;纺织业104017万元,增长0.1%;电子行业20097万元,增长16.3%;电力行业44553万元,增长9.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水泥产量476万吨,同比增长6.4%,其中散装水泥148万吨,下降5.2%;水泥熟料430万吨,增长3.7%;纱4.4万吨,下降5.9%;轴承7042万套,增长16.6%;铜材13823吨,增长183.0%;机制纸及纸板9.8万吨,增长5.6%;精制食用植物油497吨,下降41.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4920万元,增长88.3%,其中实现利润56879万元,增长96.9%。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综合得分287.7分,比上年增加30.9分,全市排最后。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441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6%。全县建筑业企业家,具有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7家,三级资质企业12家。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2.7亿元,下降16.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7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57626万元,增长31.5%;第二产业投资417640万元,增长16.8%;第三产业投资272044万元,增长17.1%。全年完成制造业投资391490万元,增长19.9%,其中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业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个行业的投资增长均在50%以上。 全县基础设施投资1976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23103万元,增长2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33250万元,增长9.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15770万元,下降2.6%;文化艺术业投资3800万元,增长9.4%;教育设施投资8500万元,增长67.1%;卫生设施投资8475万元,增长112.7%。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44871万元,比上年增长30.8%。房屋施工面积45.5万平方米,增长30.0%;销售面积7.2万平方米,下降29.4%,其中住宅销售5.4万平方米,下降37.7%,商业营业用房0.8万平方米,增长34.5%。商品房实际销售额57072万元,增长19.2%,其中住宅38622万元,增长2.1%。 五、国内贸易 随着金佰汇购物广场、东方商夏常山店、肯德基、金朝阳装饰材料市场、柚香城综合市场等商贸市场建成运营,我县贸易市场日趋完善,同时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便利店”工程,大力开展家电下乡活动。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223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1265万元,增长2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4958万元,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额28506万元,增长20.3%,零售业零售额243632万元,增长17.7%;住宿业零售额4431万元,增长47.7%,餐饮业零售额59654万元,增长16.4%。全县共有成交额超亿元市场3个,摊位数386个,实现成交额4.3亿元。六、对外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