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08 资阳市统计局

资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资阳调查队

(2012年3月5日)

2011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全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按照“巩固提升、跨越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突出“产业发展年”工作主题和“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重点,全市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省统计局审定,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0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1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74.7%、20.1%,拉动GDP分别增长0.8、12.0、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0:53.0:24.0调整为22.1:55.0:22.9,继续保持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全市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持续增长。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317.4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5.7%。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6.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8%,拉动GDP增长10.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5.9%。其中,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五涨三跌”,涨幅最大的食品价格上涨14.1%。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7.2%。

企业家信心保持乐观。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3.9点,比去年提高1.6点,企业家对行业形势持较为乐观态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9.7点,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表现为较好程度。

二、农业

主要农作物稳定增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4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6%。全年粮食总产量237.4万吨,比上年增长0.9%,已连续5年实现增产。其中,稻谷产量72万吨,增长0.1%;小麦产量41.4万吨,下降0.1%;玉米产量68.5万吨,增长4.7%。油料产量22.2万吨,增长7.2%,蔬菜(含菜用瓜)产量166.9万吨,增长6.5%。

养殖业总体保持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67.9万吨,比上年下降2%。其中,猪肉产量52.8万吨,下降2.7%;羊肉产量5.5万吨,增长0.7%;小家禽产量7.9万吨,增长0.3%。年末,生猪存栏74.5万头,比上年增长1.1%;羊存栏38.5万只,比上年下降0.7%。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7万吨,比上年增长4.1%。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2667公顷,比上年增长53.8%,其中荒山造林600公顷,天保封育林667公顷。已有6.7万公顷森林资源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7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7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40公顷,整治病险水库17座,有17.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妥善解决。年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2.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始终把工业强市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加快培育壮大造车和食品、医药、纺织、建材及节能“1+4+1”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79.8亿,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5%。年末,全市拥有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10件、四川名牌产品45个、四川着名商标40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555户。工业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305户,比上年增加40户。其中,工业总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达到32户,比上年增加12户。

园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市10个工业园区(工业发展集中区)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2户,比上年末增加8户,实现总产值118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市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园区达到4个。其中,资阳经济开发区完成产值319.8亿元,简阳市集中发展区完成产值340亿元,安岳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产值158.5亿元,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产值153.3亿元。

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1+4+1”主导产业的3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0%,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5%。其中,造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55.1亿元;食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99.5亿元;建材、纺织、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00.3亿元、156.6亿元、154.0亿元。节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节能装备、节能照明、节能建材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3亿元。

多数工业品产量保持增长。在20种主要产品产量中,14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70.0%。其中,减速电机增长27.6%,配合饲料增长87.4%,饮料酒增长1175.2%,人造板增长22.0%。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全年实现盈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5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9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0.9,比上年提高48.4点。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市四级及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17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5亿元,下降71.6%;第二产业投资159.2亿元,增长31.6%;第三产业投资292.6亿元,增长32.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4.6亿元,增长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