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09 吕梁市统计局

吕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吕梁调查总队

山西省统计局吕梁市调查监测中心

(2012年3月7日)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保投资、促转型、惠民生”的基本要求,紧紧抓住全省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强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局面,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4.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第二产业增加值834亿元,增长16.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8%;第三产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6亿元,增长6.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224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679美元。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276.9亿元,比上年增长41.15%。一般预算收入100.5亿元,增长37.76%。税收收入248.2亿元,增长42.31%,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共计完成税收234.7亿元。

一般预算支出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5.28%,教育支出增长23.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0.8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93.8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81.6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70.8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16.14%。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9%。

全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90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920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1021人;职业技能鉴定人数86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40.7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1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5.74万公顷,减少0.1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83万公顷,增加250.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96.4公顷,减少38.3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5.59万公顷,增加0.27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05万公顷,减少0.19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06.1万吨,比上年增加1.84万吨,增产9.3%。其中,夏粮4.06万吨,增产21.2%;秋粮102.04万吨,增产1.74%。

全年全市完成造林76.06万亩,其中:完成国家工程41.19万亩、省级工程7.78万亩、矿区造林1.6万亩、市县造林25.49万亩;完成植树1010万株了,其中:完成义务植树510万株、通道绿化980公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13.2万亩、村庄绿化320个、环城绿化0.55万亩;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栽植59.3万亩,经济林总产量3.45亿公斤,其中红枣3.04亿公斤、核桃0.31亿公斤,林果收入突破16亿元;完成新育苗5.1万亩,年可供应苗木3亿多株,基本上做到了苗木自给有余。

全年全市猪牛羊肉总产量7.59万吨,比上年减少11.67%。其中,猪肉产量5.34万吨,减少9.54%;牛肉产量1.64万吨,减少15.63%;羊肉产量0.58万吨,减少18.55%。年末生猪存栏48.3万头,减少4.79%;生猪出栏68.8万头,减少4.56%。牛奶产量2.32万吨,减少27.25%。禽蛋产量9.4万吨,增长4.70%。水产品产量1433吨,增长10.23%。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4%.机械耕地面积19.4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17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7.5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8.53%、9.33%和13.33%。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8.8亿元,增长8.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9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11.4,同比增长18.4%。

全社会原煤产量1.1亿吨,比上年增长23.08%;发电量104.7亿千瓦时,增长13.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1927.5万吨,增长3.14%;钢材产量328.1万吨,增长11.0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5.3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焦炭、冶金和电力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3.8亿元、346.4亿元、193.4亿元和23.6亿元,分别增长45.4%、20.5%、18.4%和25.4%;新兴产业中,饮料制造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6亿元、92.6亿元、22.3亿元、1.8亿元和0.9亿元,分别增长44.2%、25.3%、26%、-24.7%和96.8%。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利润197.3亿元,增长27.3%。

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0亿元,下降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3.7亿元(全社会为595.0亿元),增长37.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79.4亿元,增长28%。

从登记注册类型情况看,内资企业投资529.8亿元,增长36.8%;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13.4亿元,增长1.1倍;个体经营及农户投资0.5亿元,下降66.7%。

从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7.2亿元,下降0.6%;第二产业投资347.1亿元,增长51.4%;第三产业投资189.5亿元,下降3.6%。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346.9亿元,增长52.2%。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08.9亿元,增长1.6%;非煤产业投资238.0亿元,增长1.3倍。传统产业(煤炭、焦炭、冶金、电力)投资合计252.2亿元,增长46.0%,新兴产业(食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投资合计88.5亿元,增长72.5%。

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3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2个,计划总投资1493.7亿元,完成投资296.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4.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亿元,增长16.5%。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6.9亿元,下降0.2%;办公楼投资0.7亿元,增长13倍;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5亿元,增长30.9%。

五、能源

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8018.85万吨,比上年增长18.55%;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8341.35万吨,增长32.95%。

全年全市向市外运输煤炭1980.64万吨,比上年增长42.88%,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比重17.65%。在外运煤炭中,铁路运输1495万吨,增长47.73%;公路运输49.1万吨,增长31.28%。向市外运输焦炭1423.94万吨,增长66.1%,外运焦炭占焦炭产量比重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