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支柱产业贡献突出。全市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和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53.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7.8%。以“洋河酒厂”为代表的酿酒食品业发展迅速,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年完成增加值106.90亿元,增长24.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8.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25.8%。以“天能电池”为代表的机械电子业异军突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39亿元,增长26.6%,高于全市增速5.4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增长迅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32.3亿元,增长8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表2:主要行业产值及增长情况表 骨干企业队伍发展壮大。年末全市有大中型企业75户,其中大型企业7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96户,比上年增加36户。其中“苏酒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德顺纺织”、“彩塑包装”、“绿陵化工”、“翔盛粘胶”、“金鑫轧钢”、“天能电池”、“长江润发”、“禾友化工”和“翔翔实业”等9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列入统计范围的121个工业产品中,有79.3%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47.9%的产品增幅在30%以上。 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情况表 建筑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列统建筑业企业301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5.40亿元,增长3.3倍;完成竣工产值290.69亿元,增长45.9%;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45.18万平方米,增长35.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40.04万平方米,增长31.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60.98万平方米,增长2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扩张。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64亿元,增长28.4%。在建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420.59亿元,户均投资1.20亿元,增长56.3%。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93.95亿元,户均投资1.04亿元,增长6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41亿元,增长46.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9.23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3.00亿元,增长30.8%。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0.6:66.6:32.8,调整为0.7:65.9:33.4。 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全市完成民间投资529.23亿元,增长33.8%,占项目投资的88.3%,比上年占比提高3.4个百分点。国有控股单位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缓慢,比重下降,全年分别完成投资53.04亿元和23.22亿元,分别增长2.5%和16.9%;分别占全市投资的8.9%和3.9%,比上年分别下降2.3和0.4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16.55亿元,增长27.3%,占全市投资的65.6%。从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94.52亿元,增长11.5%,占工业投资的37.7%;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294.18亿元,增长46.3%,占工业投资的57.0%;其他费用完成投资27.85亿元,下降8.1%,占工业投资的5.4%。分行业看,能源工业完成10.20亿元,增长7.2%,占工业投资的2.0%;原材料工业完成65.61亿元,增长20.3%,占工业投资的12.7%;机电工业完成173.12亿元,增长54.9%,占工业投资的33.5%;轻纺工业完成268.60亿元,增长20.7%,占工业投资的52.0%。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全年30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88.60亿元,增长27.8%。房屋施工面积2074.78万平方米,增长16.7%。其中住宅施工1556.93万平方米,增长16.2%。新开工各类房屋面积850.13万平方米,增长9.0%。其中住宅开工651.61万平方米,增长15.5%。全年销售商品房屋面积449.92万平方米,下降25.5%。其中住宅销售382.31万平方米,下降24.9%。 表4: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五、开发区经济 全市开发区紧紧围绕“招大引强33112工程”开展竞赛活动,坚持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双轨并行”,全力突破优质大项目,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投资规模继续攀升。全年新开工项目357个,其中工业项目249个,计划投资额超亿元项目201个,比上年增加2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16亿元,增长28.5%;其中工业投资336.65亿元,增长37.5%。新开工项目中计划投资额超20亿元的项目有6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翔盛高新材料”和“邦源新能源”两项目计划投资额均超过30亿元。 图82005-2011年全市开发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柱形图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总量跃上新平台。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122.60亿元,增长32.9%,经济总量首次跃上千亿元平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4.81亿元,增长24.2%;实现工业总产值1036.95亿元,增长47.4%;完成工业增加值194.05亿元,增长23.4%,高出全市增速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首次超百亿,达110.4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36亿元,分别增长32.7%和38.4%,分别占全市的40.0%和42.5%。 图92005-2011年全市开发区业务总收入柱形图 新兴产业势头迅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全市开发区在建新兴产业项目133个。其中工业项目63个,比上年增加48个;软件与服务外包项目70个,比上年增加6个。投产新兴产业企业401家,增长86.5%;实现业务收入142.48亿元,增长43.5%。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375个,实现业务收入20.51亿元,增长92.1%。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和木材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199.07亿元、123.97亿元、77.20亿元、61.55亿元和45.34亿元,分别占全市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3.7%、14.7%、9.2%、7.3%和5.3%,合计占60.2%。其中“纺织服装”和“机械电子”产业率先跨过百亿级大关。 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外向型经济逆势增长。全市开发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7个,比上年增加11个。2011年由于外需不振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全市外贸形势面临挑战,进出口业务逐步放缓,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53亿美元,增长56.3%。开发区出口交货值超亿元企业有11家,实现出口35.02亿元。 南北合作进一步深化,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市6个南北共建园区完成新开发面积10.12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达23.54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38亿元,增长57.0%;实现业务总收入132.38亿元,增长1.3倍;完成税收3.49亿元,增长71.1%。共建园区坚持招大引强、产业集聚原则,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全年新开工项目71个,增长129.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3个,新兴产业项目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90亿元,增长158.9%。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9.81亿元,增长1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