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六、内外贸易和利用外资 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26亿元,增长17.3%。其中城镇实现260.68亿元,增长19.1%;乡村实现75.58亿元,增长11.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294.00亿元,增长16.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42.27亿元,增长24.3%。批发零售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791.77亿元,增长25.9%。其中限上企业实现480.80亿元,增长63.4%。全年实现汽车零售额31.83亿元,增长27.8%;家用电器类零售额8.85亿元,增长21.8%;金银珠宝类、家具类零售额增幅达到50%以上,服装鞋帽类、儿童玩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幅均超过40%。 图102005-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图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大关,达20.70亿美元,增长69.7%。其中出口17.13亿美元,增长87.3%。全市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以上企业184家,千万美元以上企业50家。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居全市出口前三位。欧盟、美国、日本为我市三大贸易伙伴,与我市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5个。全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2家,其中总投资6000万美元企业8家,实际到账外资1.9亿美元,增长5.0%。 七、邮政通信、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电信邮政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2.30亿元,增长10.0%。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9.52亿元,增长7.3%;邮政业务收入2.78亿元,增长33.2%。局用交换机总容量664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5.7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7.39万户。全年征订报刊4328.75万份,增长12.3%;邮政快递97.26万件,增长14.0%。 图112005-2011年电话用户变动趋势图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126.86亿人公里,增长18.0%。完成货运量9163万吨,增长10.4%;货物运输周转量155.78亿吨公里,增长14.7%。其中公路108.36亿吨公里,增长18.9%;水路47.42亿吨公里,增长6.3%。港口货物吞吐量1728万吨,增长22.0%。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表5:2011年客货运输量及增幅表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5.09亿元,增长28.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00万美元,增长11.8%;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10.35万人次,增长24.5%;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20万人次,增长13.1%;3A级以上景区年接待人数233.61万人次,增长27.3%;旅游饭店出租率76.8%,比上年提升3.0个百分点。 八、城镇建设 城镇功能持续提升。洋河新城、骆马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式挂牌,形成“一核多极”发展模式。市区建成区面积68.08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52.39万人。古黄河水景公园、生态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宝龙城市广场、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星辰国际酒店、华东农业大市场等开业运营,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等体育场馆即将启用,“宿迁1897”、雨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运河文化城、项王故里等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沭阳蓝天国际商贸城、泗洪富园广场等加快推进。 截污导流工程投入使用,市区第二水厂并网供水,七堡引水枢纽工程管道贯通,西民便河等灾后治理工程按计划实施。小城镇新增住房2.85万套,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建住房3.28万套。宿淮铁路、宿新高速、205国道宿迁段等扎实推进,326省道、330省道等启动建设,京杭运河宿迁大桥建成通车,“虚拟高铁站”正式运营。新增城市公交车101辆、更新52辆。全市新建农村公路212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1%。 城乡环境逐步优化。启动国家级生态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建成8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和26个市级生态村,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0.9%和37.1%。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积极开展“美好宿迁建设行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疏浚县乡河道912公里,整治河塘1031处,创成省康居示范村4个、省人居环境范例奖1个。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增收形势良好。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76.24亿元,增长34.3%。其中,国税部门实现72.51亿元,增长49.6%;财政部门实现105.56亿元,增长17.1%;地税部门实现98.17亿元,增长4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达120.98亿元,增长35.1%。其中税收收入95.28亿元,增长37.9%;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8.8%,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民生支出继续增多。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125.39亿元,增长30.4%;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7.9%,比上年占比高0.8个百分点。 图122005-2011年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趋势图 金融体系逐步完善。积极促进金融业发展,规范提升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快银行业发展。新设立农村小贷公司10家,累计达41家。农合行全部改制为农商行。“秀强股份”、“双星新材”两家企业成功上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7.81亿元,比年初增加186.5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497.5亿元,增加78.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34.4亿元,比年初增加217.53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表内贷款余额760.0亿元,增加140.53亿元;表外贷款余额174.4亿元,增加77.0亿元。表内贷款中,工业贷款余额208.9亿元,增加46.8亿元;农业贷款余额199.8亿元,增加42.1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26.0亿元,增加5.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12.4亿元,增加30.2亿元。 表6: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增幅表 单位:亿元 图132005-2011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增幅趋势图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27.46亿元,增长20.1%。其中财产险收入9.29亿元,寿险收入17.49亿元,分别增长25.4%和16.5%;农业保险保费收入0.68亿元,增长58.1%。保险赔付5.06亿元,其中财险赔付4.59亿元,寿险赔付0.46亿元。保险机构实现税收6931.89万元,增长38.5%。 十、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R&D经费占GDP比重达0.88%,比上年提升0.24个百分点。获得省以上科技计划立项支持85个项目,拨款6426.3万元,比上年增长57%。首届宿迁生态科技博览会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东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5个科技平台挂牌运行。新建企业研发机构230多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总数达到36家。被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千人计划”正式启动。培育优质教育资源,组建教育集团34个。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56.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3%,省三星级以上高中、职业学校比例分别达56.3%和65%,高考本科达线率首次达到全省平均线。校安工程开工量、竣工量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