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代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08574万元,较年初增加163033万元,增长29.8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3905万元,较年初增加20662万元,增长62.1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5326万元,较年初增加117287万元,增长27.4%,企业存款增幅高于储蓄存款增幅34.75个百分点,创近年新高。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194万元,较年初增加22994万元,增长24.41%。 2010年财政金融主要数据一览表 2010年客货运周转量及其增长速度 2010年财政金融主要数据一览表 全县拥有保险分公司8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2408.1万元,增长33.1%;赔款2205.62万元,增长7.4%;总赔付率17.8%。其中寿险公司完成保费收入7250万元,增长10.3%;赔款235万元,增长139.8%,赔付率为80.0%。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645.1万元,增长71.89%;赔款1187.5万元,增长1.8%,赔付率为45.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小学由233所整编为209所,初中由27所减少到24所,中小学布局更趋合理;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01所,实现校舍安全工程全覆盖;2010年普通中学全年招生4936人,增长1.9%;在校学生14846人,下降4.5%。小学全年招生3327人,增长19.4%;在校学生20281人,增长1.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8.1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4%。全县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283人,增加28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共筹资1500多万元,建立全省首家济困助学基金,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2010年,我县科学技术发展成绩优秀,共申请专利32项,创历史新高;申报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7项,县级6项。鼓励群众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十、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0所,其中乡镇卫生院12所。卫生技术人员610人,其中医院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0人,乡镇卫生院共193人;病床床位520张,其中医院150张,乡镇卫生院240张;全县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全部完成,村级卫生所建设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人;在11个乡镇建起了16座文体活动广场,共投资320万元;35个村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配备了活动器材;318个村建成了农村健身场地,覆盖率达到85%;城乡体育场所的建设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平台。2010年我县健身秧歌队代表忻州市参加山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获得二套一等奖和三套二等奖;我县乒乓球队在全市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设施建设有计划整体推进: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水、电、路、暖、气、通讯六大基础设施建设陆续进行,国道大街改造工程竣工运营,新增城市道路17.2公里,拓宽城市发展空间3.5平方公里。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69处,解决了381村16.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6亿千瓦时,增长46.5%。第一产业用电0.21亿千瓦时,增长40%;第二产业10.81亿千瓦时,增长61.1%,其中工业用电10.56亿千瓦时,增长60.73%;第三产业用电0.37亿千瓦时,增长8.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0.61亿千瓦时,下降8.96%。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关停改造污染企业48家;发展农村沼气4300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57平方公里;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污水厂投入运营,生活垃圾填埋率达100%;全县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360天。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0.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38人,增长1.4%,其中城镇人口4.53万人,增长4.7%。全年出生人口5240人,人口出生率为25.4‰;人口死亡率为1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 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684.6元,同比增长13.9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1.6元,比上年增加313.6元,增长15.31%,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5.4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分别为5686 2005—2010年全县城乡居民收入(百元)元和1055元,同比分别增长15.65%和10.4%。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31元,增长7.12%。,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为39.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6元,增长15.73%。农村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为37.1%。 全县城镇医疗、工伤、生育三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2081人、10521人和983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0%,新农合参合率达93%以上。城乡低保对象为173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895个;创业带动就业人数43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1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352人;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人数624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1673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936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700人,3037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4297万元。 全县共有113个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参保率达100%;有8250名干部职工参保,有2750名离退休、遗补人员进入社会统筹,统筹率达100%;共征缴保险金6612万元,支付离退休养老金5879万元,发放率100%;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初步核算数字。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尚未公布,全县总人口等数据为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