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临泽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285万元,同比增长111.5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2331万元,同比增长48.8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3692万元,同比增长28.81%。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15.44:19.60:64.96变化为20.60:24.71:54.69。从投资项目分组来看,农业及生态项目完成投资35285万元,占17.29%;工业、能源项目完成投资42331万元,占20.74%;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337万元,占13.39%;社会事业完成投资43250万元,占21.19%;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9963万元,占14.68%;房地产投资25953万元,占12.7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各类汽车2478辆,其中,客车142辆,货车2336辆。全年完成客运量392万人,比上年增长22%;客运周转量1436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货运量216.82万吨,比上年增长25%;货运周转量1025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 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0231户,比上年增长5.19%;其中,城区固定电话用户9005户,比上年增长9.96%;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1326户,比上年增长3.77%。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31000户,比上年增长9.17%;互联网络用户10006户,比上年增长32.35%。 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编制《全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丹霞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丹霞景区、祁连山彩虹霞谷旅游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张掖丹霞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效应逐步凸显。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40万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67.3%和67.3%。 六、商品流通和市场建设 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狠抓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新合作商贸城地下商场、蓼泉镇瓜果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平川镇农贸市场投入运行。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56.1万元,同比增长18.2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011.2万元,同比增长1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044.9万元,同比增长20.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56471.9万元,比上年增长18.03%;住宿餐饮业5584.2万元,比上年增长21%。 商贸流通运行平稳。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74户,累计3911户,新发展私营企业48家,累计292家。有集贸市场9个,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年成交额达11423万元。全县新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累计达75个,新增农村专业经济协会2个,累计达49个,62%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经济组织。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9462万元,同比增长18.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529万元,同比增长33.47%。财政支出96218万元,比上年增加15784万元,同比增长19.62%。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7756万元,同比增长18.2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2869万元,比上年增加48144万元,同比增长27.5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为168816万元,同比增长32.92%。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623万元,比上年增长7.6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1.42%;人寿险保费收入5755万元,比上年增长7.13%。全年赔付金额728万元,比上年增长5.66%。其中,财产险赔付418万元,下降3.69%;人寿险赔付31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7%。 八、教育、科技和信息化建设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共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补助各类经费1892万元。中职生减免学费政策全面落实,职普教育协调发展。现有普通高中1所,招生1285人,在校学生数2851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969人,在校学生数1854人;初级中学3所,招生1837人,在校学生数6101人;普通小学81所(含寄宿制中心小学7所),招生1265人,在校学生数8237人;幼儿园79所,在园幼儿3909人。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96.5%;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应届毕业生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99.72%,初中应届毕业生按时毕业率95.42%。中小学已配置微机2466台,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36个,建成多功能教室564个(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70个)。全县中小学95%以上的教学班实现多媒体进教室,90%的学校实现“班班通”。中小学生机比11.4:1,师机比1.8:1,宽带网络覆盖率100%。年内全县有879名学生达到大专以上院校录取分数线,高考上线率98.8%。“两基”工作高标准通过国家验收。 科技支撑效果明显。年内全县各企业共引进应用科技成果和技术15项,在新农村建设和科技兴农中,重点引进15项新技术和48个农、林、牧新品种,建立各类科技示范点10个。全年共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6.4万份,举办各类培训班120期,开展科技宣讲151场次,培训科技星火带头人180人,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2100人次,培训农民5.2万人次。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实现县、乡、村光纤宽带和无线3G网络全覆盖,构建了以县电子政务平台为核心,延伸到村、社区的信息服务网络。县公务网全年共发布时政新闻6000多条,经济、教育、为民服务等信息8000多条,下发各级各类文件1500多份,下发公告通知500多条,处理电子邮件20多万封。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工团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全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有序推进,有线电视用户34600户,新增600户,入户率85%。全年共播出广播新闻2927条,电视新闻2125条,制作专题25部,开设各类专栏7个,全年放影电影1272场。全县新建、扩建村宣传文化室7个,累计达51个,占总村数的71.8%。通过周末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及节假日文艺汇演、社火表演、元宵灯展、元宵焰火晚会、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个,卫生技术人员64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人,实有医疗病床604张。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32626户,116701人,参合率97.5%;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120元提高到200元;共为8782名参合住院患者报销医药费1701.07万元,全年享受新农合大病补助人数253人,发放大病补助金111.61万元;新农合门诊报销人数203231人,报销门诊资金566.4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