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济宁市市中区统计局 (2011年2月10日) 2010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注重稳定发展和加快转型相结合,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相结合;奋勇拼搏,创先争优,圆满完成了年度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4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5.3%,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同比增长14.9%,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5.1%;第三产业增加值89.2亿元,同比增长13.7%,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3.6%。一、二、三产比重为4.1∶41.6∶54.3。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发展均衡。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绿色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全区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14.9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农业总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16.9%;林业总产值0.1亿元,同比增长21.3%;牧业总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22.5%;渔业总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36.5%。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全年播种面积53.5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4.2万亩,秋粮播种面积26.6万亩。蔬菜瓜果面积达到2.4万亩,其中蔬菜面积0.9万亩,喻屯甜瓜面积1.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24.7万吨,同比增长3.5%;单产达到485.9公斤/亩,同比增长0.6%,其中夏粮总产10.1万吨,同比增长3.3%;秋粮总产14.6万吨,同比增长3.7%。 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年末生猪存栏53953头,同比增长37.5%;羊存栏12977只,同比下降2.3%;牛存栏1792头,同比下降2.4%;家禽存栏100.6万只,同比增长30.3%。肉、蛋产量分别为9042吨、6344吨,同比分别增长4%、2%,奶产量5205吨,同比下降11.2%。水产品产量为2.6万吨,同比增长28%。 三、工业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2010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6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9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3.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1亿元,同比增长22.5%,轻重工业之比为43.8︰56.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完成150.9亿元、5.3亿元、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4%、25.8%、3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1.2%,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102.4%,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2万元/人,同比增长11.9%。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全区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47.3亿元,同比增长1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0.7%;实现利润总额1.7亿元,同比增长210.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98.9%;利税合计2.9亿元,同比增长46.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合计的55.5%。 四、建筑业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1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0.5亿元,同比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8%。建筑业竣工产值完成49.7亿元,同比增长45.5%。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8.6万元/人,同比增长22.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1亿元,同比增长37.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2亿元,同比增长18.0%,占总投资的0.2%;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0.4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投资的30.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9.5亿元,同比增长60.5%,占总投资的69.4%。 房地产开发规模扩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6.3亿元,同比增长38.5%。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39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3%,其中新开工面积12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房屋竣工面积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商品房屋销售额26.9亿元,同比增长13.1%。 六、国内贸易和民营经济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区积极贯彻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全力拉动消费增长。城乡流通网络更趋健全,商贸中心区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9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7.7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5.8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4亿元,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5%、70.4%、15.1%。各类消费品销售情况良好,汽车全年销量同比增长44.8%,书报杂志和电子出版物消费量同比增长26%,家电、服装和食品同比分别增长34.3%、20.3%和37.6%,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31.2%。 民营经济不断增强。积极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规模型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不断做大做强。全区民营企业4294户,同比增长10.4%;个体工商户2.46万户,同比增长6.8%。从业人员达到17.46万人,同比增长8.4%;注册资金48.68亿元,同比增长6.5%;营业收入388.21亿元,同比增长20.1%。 七、财政 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3.66亿元,同比增长31.2%,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国税、地税实现两税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国税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22%,地税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36.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30.2%,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9.23亿元,同比增长35.1%。 八、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对外贸易形势较好。201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32053万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出口完成31417万美元,同比增长68.6%。新批外资独资企业4家,全区具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177家。 招商引资成效较大。全区坚持内资和外资双轮驱动、内需和外需协调互补的发展方针,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58万美元,同比增长27.8%。签订合同项目445个,其中,签订过亿元合同项目10个,总投资190.2亿元。全区落地项目414个,到位区外国内资金45.37亿元,同比增长16.8%。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全年申请专利495件,其中发明申请专利37件,专利授权550件。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取得科技成果14项,引进科技项目25项,引进专业技术人员6165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1家,比上年增加3家。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