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科技创新实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48.13亿元,增长59.1%;实现增加值228.29亿元,增长56.1%。重点扶持中钢衡重、共创光伏、天雁机械、华菱钢管、恒飞电缆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通过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我市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衡南县、耒阳市、衡山县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衡变公司完成了“输变电关键出口设备759KV电抗器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推广了“超级稻超高产示范”项目;成立了由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为依托单位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衡阳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等科技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全年专利申请量1487件,增长17.1%。其中发明279件,增长13.4%;授权专利920件,增长38.4%;签订技术合同170项,增长8.0%;技术合同成交金额0.26亿元,增长13.0%。 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水平提升。年末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7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7个。已完成定期食品质量监督抽查0.18万批次,增长8.0%;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0.26万次,增长6.0%;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8.0%,提高8个百分点;发放工业品生产许可证48张,增长18.0%;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101张,下降22.0%;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2万台件,下降20.0%;制定修订国家标准4项,增长75.0%。 全市共有地震台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9个。测绘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668张,增长12.0%;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地成果298点,增长11.0%;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航摄成果6700片,增长12.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全市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童话》入选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新创大型歌剧《夏明翰》获全省新创剧目展演好评,原创歌曲《天雁》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东方有条神奇的江》获第十二届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赛金奖,《两份报告》获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全年开展“广场旬旬演”文化活动32场,“社区周周乐”文化活动300场,“演艺惠民”送戏下乡1010场,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群众歌咏大赛,举办了2011年“幸福衡阳”春节文化活动和国庆文化活动。乡镇文化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了18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全市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个。夏明翰故居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岳忠烈祠被评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 全市有广播电台9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0%,提高0.6个百分点;电视台9个,教育台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9%,提高0.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61.3万户,增长10.8%。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76万场。出版各类报纸5种,期刊7种,期刊出版量53.7万册。全年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15.78亿元,全年新闻出版业利润总额1.62亿元。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5.31万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6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3.7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万人,注册护士0.86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2.38万张。拥有乡镇卫生院198个,床位数6962张,卫生技术人员10237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7所。全年全市共有540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2%,补助资金10.55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不断进步,卫生应急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城乡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拥有体育场3个、体育馆3个、运动场3个、游泳池5个、各种训练房51个。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180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7项次,成功举办全市第九届体育运动会。衡阳县、衡南县134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城区实施了“体育公共服务进社区”工程。竞技体育地位得到巩固。在全省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获得世界冠军4个、获得全国冠军10个、获得亚洲冠军2个。在全省青少年儿童比赛中,全市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双双名列全省第二。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体育文化建设迈出可喜步伐,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蓬勃开展。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365天。全年平均年降水量897.5毫米,总体水质满足Ⅲ、Ⅳ、Ⅴ、超Ⅴ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1%、5.6%、16.7%和16.7%。城区饮用水质达标率100%,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治理项目25个,结构关停项目77个,关停淘汰到位74个,大气、饮用水、工业、城市环境等污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加强了固体废物、辐射环境安全监管。 矿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全年已发现的矿产6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3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5种,非金属矿产23种,水气矿产1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100个,增长14.0%;实施资源危机矿山找矿项目8个,增长25.0%;新增查明中原煤储量0.70亿吨,增长53.0%。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年内蒸阳北路延伸工程、珠晖水厂、蒸水南北堤风光带、长丰大道北段、华新大道北段、石塘路一期、船山东路等8个项目相继开工;酃白路、衡州大道四座桥梁、衡枣高速连接线等3个续建项目基本完成;蒸湘北路延伸、衡西快速干道、衡大快速干道、珠晖生态公园、东洲岛公园、潭衡西连接线延伸、雨母山生态公园、合江套客运站等8个项目全面启动。 新建了衡阳市第二生活垃圾场,常宁、衡阳、祁东、南岳、衡山垃圾场等6个垃圾场,全市共拥有垃圾场8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朝阳加气站建设基本完成,日供气能力为0.8万立方米,能满足80台公交车加气需求。癞子石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置中心前期工作已启动,市城区污水管网建设今年新增20.8公里,累计达到464.87公里,较好地保护了湘江河水质。全市新增绿地面积26.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8平方米,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增加到36.5%和39.2%。“三年塑城”成效显着,新型镇村扩容提质,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镇化率达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