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州市德城区统计局 (2009年3月16日) 2008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人本生态和谐、厚德强城善区”使命,“服务大局、科学发展”主题和“建设商贸、文化、生态德城,壮大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目标,坚定信心,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民生改善、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13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人均GDP达到3540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14元,增长14.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1亿元,增长5.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4%,拉动GDP增长0.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55亿元,增长14.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85%,拉动GDP增长5.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49亿元,增长17.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01%,拉动GDP增长9.8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8:54.6:42.6调整为2.7:52.4:44.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物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4.8%。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别中,食品类上涨13.5%,衣着类下降5.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下降0.5%,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类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7%。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1561万元,增长9.9%。其中,农业产值36806万元,增长9.5%;林业产值789万元,增长14.2%;牧业产值25726万元,增长11.0%;渔业产值1049万元,增长6.8%;农业服务业产值7191万元,增长7.9%。 主要农牧产品稳步增长。全区培植畜牧、蔬菜、果品、花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到190个,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85%。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区大力推进城区绿化,全年新增绿化面积63公倾,城乡绿化覆盖率达到35%;植树造林面积37公顷,植树95.1万株,幼林抚育176公顷,当年育苗65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478.2公顷,增长2.2%,森林覆盖率达到28.7%。 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区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20公顷,增长4.1%;淡水渔类产量1515吨,增长3.4%。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全年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4.25万千瓦,增长8.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5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878台,联合收割机182台。农村用电量2413.33万千瓦时,增长7.9%;全年化肥施用(实物量)2.33万吨,塑料薄膜使用量240.59吨;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配套机电井达到1820眼,增长21.1%;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45千公顷,增长3.7%,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8.5千公顷。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全区131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通电话。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和宽带入村率分别达到98%、97%和40%。新建3处除氟供水站,70%的农民喝上“安全水”。·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67家,资产合计达到136.29亿元,增长13.7%,完成工业总产值221.42亿元,增长14.4%,实现工业增加值66.30亿元,增长16.5%,占GDP的比重为50%,目前工业仍然是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全区工业用电量23.09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0.40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下降6.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区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59亿元,增长27.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3%,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减缓。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38亿元,增长30.7%;实现利税24.08亿元,增长18.1%;实现利润13.03亿元,增长11.7%。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33家,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65家。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43亿元,增长18.0%。全区资质以上等级的建筑企业4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50亿元;实现利润3544万元。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48亿元,增长29.1%。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45.43亿元,增长18.8%;农村投资完成7.05亿元,增长44.3%。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56.34亿元,增长13.2%。其中,自筹资金39.65亿元,增长11.0%,占到位资金的70.4%。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3.5:47.1:49.4调整为1.0:48.1:50.9,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均有所上升,分别比上年提高1.02和1.5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区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123万平方米,增长12.1%;房屋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27亿元,比上年增长64.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3.3亿元,增长85.5%;商品房销售7.5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6.8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4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全区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9亿元,增长23.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03亿元,增长23.4%,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0.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9.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00亿元,增长23.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2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9.2%。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45家,实现零售总额38.56亿元。 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全区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到81处,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13处,物流企业170家,全区实现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00亿元,增长18.3%。 非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继续增强。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市场份额达56.8%,占市场繁荣活跃支柱力量的半壁江山。其中,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31.87亿元,增长23.7%,市场份额为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