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03 德州市德城区统计局

德城区统计局

(2007年3月29日)

2006年是我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冲刺新目标、建设新德城”为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弘扬“以干强区”主旋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正确把握和处理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德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面貌变化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着成绩,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又好又快,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和谐、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74.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3%,人均GDP达到25479元,比上年增加4654元,增长19.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增长3.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拉动GDP增长1.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71亿元,增长24.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拉动GDP增长1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04亿元,增长18.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9%,拉动GDP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9:47,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持平。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3.01亿元,增长3.9%;林业0.07亿元,增长2.8%;畜牧业1.82亿元,增长3.1%;渔业0.10亿元,增长3%;农业服务业0.63亿元,增长3.8%。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区植树造林面积260公顷,植树55万株,增长22.2%,幼林抚育800公顷,增长73.1%,当年育苗50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605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肉类总产量15475吨,增长7.1%,其中,猪肉5776吨、禽蛋总产量7778吨、牛羊奶产量8663吨;猪年末存栏4.2万头,出栏7.71万头;羊年末存栏1.83万只,出栏1.83万只;大牲畜年末存栏1.76万头,其中奶牛0.41万头;家禽年末存栏194.5万只,出栏379.5万只。

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区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01公顷,淡水渔类产量1400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升。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2.98万千瓦,增长1.6%,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4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832台,联合收割机92台,增长13.5%;农村用电量2090万千瓦时,下降12.4%;全年化肥施用(实物量)1.41万吨,增长51.5%,塑料薄膜使用量380吨,增长9.2%,地膜覆盖面积4037公顷,下降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9115公顷,下降4.5%;全年配套机电井达到1400眼,增长14.9%;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11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17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6.5千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展开,农村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区12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新建或改建了办公场所;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入户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宽带网入村率等工程快速推进,分别达到95%、98%、87%、30%,走在全市前列;高标准建成4处镇街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建成4个秸秆气化站,成为全市农村新型能源利用典型。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15.43亿元,增长29.7%,实现工业增加值32.83亿元,增长26.8%,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40家,比年初增加30家,资产合计达到39.73亿元,增长25.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82亿元,增长34.6%,实现工业增加值30.36亿元,增长39.4%,工业仍然是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47亿元,增长32.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9%,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工业用电量82403万千瓦时,增长2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27712万千瓦时,增长30%。

工业效益显着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95.91亿元,增长32.8%,产销率为98.04%。从经济类型看,集体和其他经济完成销售产值分别为5.54亿元和92.28亿元,产销率分别为97.2%和98.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7.72亿元,增长37%;实现利税13.12亿元,利润6.8亿元,分别增长50%和53.6%;产成品存货4.50亿元,增长88.3%,应收帐款净额3.35亿元,增长47.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4.5%,比上年提高11.43个百分点。在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38.06%,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36.4%,比上年提高35.9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6%,下降3.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64%,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5.45次,减慢0.9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2.75万元/人,增长17.7%,工业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业推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23家,比上年增加6家,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43家,比上年增加1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清理新开工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60亿元,增长17.6%,增幅回落1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34.2亿元;农村投资5.4亿元。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04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0.3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9.24元,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重为0.1:51.3:48.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引进各类项目190个,到位资金26.2亿元,富电电子、希望集团预焙阳极、台湾裕隆服装加工等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户。全年新开工投资项目125个,其中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个,总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30个,新上、技改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23个,沃森制衣、博汇焊管、奥嘉建材等项目建成投产,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

建筑业生产效益持续提高。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88亿元。全区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建筑企业2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5亿元,实现利润684万元,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3968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