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禹城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03 德州市禹城市统计局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市场建设,发展现代物流。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流通规范有序。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72亿元,同比增长16.3%。

对外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较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出口主导产品,壮大自营进出口企业队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246万美元,增长9.9%,其中出口8675万美元,增长16.0%;进口571万美元,减少38.6%。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13万美元。

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品位逐步提升。搞好市场运作,完善城市经营,强化城市管理,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了北外环建设,解放路改造,糖城广场建设,六大民心工程等市政工程,市容市貌整洁优美,焕然一新,被评为山东省城市管理先进单位。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治污力度,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7709万元,工业“三废”处理率均达100%。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围绕财税抓经济,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加强财源建设。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3515万元,增长3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265万元,增长27.3%;主要收入项目中:税收收入19166万元,其中:国税局5978万元,地税局12454万元,财政局734万元。非税收入12099万元,其中:地税局427万元,财政局11672万元。按收入科目分:增值税5305万元,营业税4016万元,企业所得税1369万元,个人所得税47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2072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149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8727万元。财政总支出56720万元,其中农业支出3625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2015万元,教育支出1024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710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94万元,科技三项费用798万元,城市维护费3820万元。

金融机构秩序正常,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48亿元,比年初增长4.62亿元。从存款构成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15亿元,比年初增长3.01亿元。人均储蓄5111元,比年初增长555元。企业存款6.51亿元,比年初增长0.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1.31亿元,比年初增加7.70亿元。中长期贷款8.99亿元,比年初增加3.01亿元。

九、科技、教育、卫生保健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大力实施科教兴禹战略,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数6000人。全年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4项。申请专利22件,授权专利14件,被评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市。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小学校数106所,在校生3.08万人,专任老师2139人。全市中学为26所(其中初级中学20所)。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9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0.89万人。普通中学专任老师2069人。

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提高,卫生保健状况进一步改善。至年末,全市卫生机构为15处,卫生机构床位数达869床,卫生技术人员1220人,其中,医生508人,注册护士266人,卫生防疫人员176人。

十、人口、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户数13.58万户,总人口51.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00万人,减少3.0%。全年出生人口5382人,出生率10.5‰;死亡人口2314人,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长率6.0‰。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0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2万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38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伴随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13元,同比增长11.8%。全市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数40010人,其中在岗职工33675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772元,同比增长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