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合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业健康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0470万元,增长27.6%,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16777万元,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5449万元,增长26.6%.金融工作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建设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全年累计送农药、肥料、棚膜、种子、新型农机具等农资5类31.2吨,启动民资和融资321.6万元.举办科技讲座185场次(含特派员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培训),培训群众3.42万人(次),培训技术骨干2700多人,开展大型宣传活动5场(次),发放各种图书资料2.1万册(份),悬挂张贴科普宣传图画、标语、横幅217条(幅)。提供供求和致富信息3346条。向企业下派科技特派员4名,向12个乡镇50个村下派科技特派员50名,全方位开展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开展培训110场次,受训农民8000多人次;培育了11个经济利益共同体为主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典型,建成13个基层创业行动示范点,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我县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专利申请取得35件。培育科技示范户2300户,辐射带动20000户,较好地完成了科技示范任务。年内引进推广各类农作物及果、菜新品种35个,其中瓜菜新品种18个,果树新品种3个,农机新产品3个,农作物新品种11个;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引进推广各类先进适用新技术13项,其中农作物栽培新技术6项,设施农业新技术4项,良种畜禽养殖改良新技术3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2852人;初中4所,在校学生9185人;职中1所,在校学生1679人;小学78所,其中六年制39所,教学点39所,在校学生11919人;幼儿园29所,在校幼儿2658人。 全县普通高中参加高考1227人,专科以上上线1085人,上线率为94.1%,其中本科上线209人,上线率18.1%;职业高中参加高考69人,上线67人,上线率为97.1%。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181人,职业高中和中专招生832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9.6%,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2%以内,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为89.2%。并筹资1718万元,完成了5类17处危改、新建、长效机制项目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全县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改善。撤并完小和教学点57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成4所。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所,文联组织1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视台、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台各1座,电视覆盖率达到96.9%,广播覆盖率达到97.1%,全县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320户,村村通用户7590户。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创作和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得到发展。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中医院1个,卫生院11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卫生院8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有医疗床位450张。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77人,其中医师150人,护师72人,其他技术人员255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全县有体校1所,少年级田径运动员28名,全县举办运动会15次,参加的运动员是18962人。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人员11名。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社会全部单位从业人员6602人,比上年增加284人,工资总额17844.2万元,人均月报酬2252元,增加162元,增长6.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600元,增长21.1%。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增长18.5%。全县当年解决温饱2900人。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工程,在建廉租住房260套,部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不断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和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全县农民参合142310人,参合率达到96.1%,共为86353名参合患者报销医疗费用1608.18万元,为946名困难群众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295万元,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招录安置各类高校毕业生261人。城镇新增就业14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集中财力全面完成了省市17件24项实事和县十六届四次人代会上承诺的8件实事。通过“一册明、一折统”方式,发放各类惠农资金6380.8万元,为1065户购机户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300万元。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428万元对社会福利院进行改扩建,增设床位80张,入住孤寡老人75名,建成救灾应急培训基地及物资储备库,储备各类救灾物资380万元;城乡低保完成提标扩面,保障28854人,发放低保金2829万元,救灾救济、优抚及临时性救助资金等资金1231万元,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参保28442人,支付养老等五项保险基金2767万元。完成婚前医学检查775对,有效降低了人口出生缺陷率。积极稳定市场价格,为城乡低保户发放物价补贴177万元,县上还筹资为1.3万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贴24.6万元,为菜农发放生产补助6万元,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金融机构全年发放各类贷款8.9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妇女创业小额贷款1.4亿元。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8亿元。 注:人口普查年度涉及的相关人口数据以人口普查公报为准,本公报中未涉及全县人口相关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