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合水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合水县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两大战略,着力破解财政困难、人才缺乏、基础滞后三大瓶颈,积极开发“红黑绿黄”四大优势资源,全县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经济社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县生产总值可完成20.3亿元,增24.5%;农业增加值完成4.52亿元,增长5.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19万元,增长3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7亿元,增长44.3%;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分别完成8288万元和5795万元,增长43.4%和49.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050元,增长18.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1600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亿元,增长18.4%。 在生产总值(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5.12%,第二产业增加值11.44亿元,增长52.6%,第三产业增加值4.34万元,增长7.9%。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7.62:44.15:28.23调整为22.27:56.35:21.38,一产下降5.35个百分点,二产上升12.2个百分点,三产下降6.85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大口径财政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1367万元,增长38.2%;地税部门完成3635万元,增长43.1%;财政部门完成763万元,增长110.8%;乡镇806万元,增长8.3%;非税部门1720万元,增长50.2%。小口径财政收入5795万元,同比增长49.1%.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63亿元,增长64.8%。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99849.28吨,增长6.38%。其中,夏粮23883吨,增产14.68%;秋粮75966.28吨,增产4.02%。全年粮食单产264.7公斤,比上年增加16.6公斤,增产6.7%。全县夏秋粮比为24:76,农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苹果、草畜、瓜菜三大产业的支柱作用显现。产业富民战略取得实效,新栽果树3.1万亩,实现苹果总产值1.6亿元,建成盘马、产白省级标准化示范园2处,陇原果品公司8000吨果品气调库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蔬菜钢架大棚1000座、水泥骨架大棚300座,维修日光温室50座,建管护房78间,实现蔬菜总产值1.3亿元;新增规模养殖户265户,扶持建设养殖小区(场)11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4亿元,三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191元。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34万亩。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持续推进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2.09万亩,四旁植树49万株。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成效明显,新建农林专业合作社4个,流转林地1.26万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531万元。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25000头,增长10%,其中牛23300头,奶牛33001头;羊只存栏量达到162900只,增长3.7%,出栏24900万只。猪存栏29400万头,增长9.9%。畜牧业产值达916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7%.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加强。新修梯田22642亩,新建人饮工程处,建成农村沼气“一池三改”1800处,全县户用沼气累计达到13920处。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14万亩,保灌面积2.74万亩,实灌面积3.18万亩。完成流域治理40.29平方公里。 三、工业 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019万元,增长35.9%。建办民营企业20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87亿元,上缴税金2150万元,分别增长12%、9.7%。外贸出口企业在逆境中求发展,完成出口供货值3414万元,出口创汇131万美元。 全面推行石油开发“一站式”服务,大力支持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新打油(水)井492口,年产能达到35.7万吨,较去年净增5.7万吨,实现石油劳务税收1200万元。 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有了实质性进展.新打探井15口、二维地震生产物理点6721个,累计进尺1.8万米。 工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完成投资1800万元,“一纵两横”道路及亮化工程全面完成,振海塑业入驻并即将投产。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175万元,增长44.3%。其中: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02216万元,增长41.5%;农村建设完成投资64959万元,增长58.6%。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个,完成投资48199万元,增长1.2%;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69个,投资200089万元,增长172.8%,5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投资30341万元,下降35.3%;50万元至500万元项目69个,投资18699万元下降41.8%;5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69847万元,增长28.2%。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完成客运量561.1万/次,客运周转量2015.3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35万吨,货运周转量3321万吨/公里。年末共有营运车451辆,其中客车146辆,货运车305辆。境内有过境国道2条122.34公里,县道6条133.624公里,乡道6条142.75公里,乡村道路140条583公里,大小桥梁18座603.95延米。其中:三级公路92.628公里,四级公路236.851公里,等外公路652.235公里。油路通乡率达100%,行政村通砂路率达90%以上。开工建设工程26条148.51公里,预算总投资7817.5万元。完工24条138.5公里,完成投资7239.59万元。 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宽带用户达户,宽带网络业务发展迅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有线和无线固定电话用户11580户,电信移动用户8912户,移动用户93500户,联通用户32550户。 六、商贸、招商引资及金融 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9990万元,增长18.4%。其中: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515万元,同比增长28.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475万元,同比增长5.2%;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23102万元,增长2.9%;零售业实现20894万元,增长37.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5994万元,增长38.1%。 大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个,签约资金7.3亿元,到位资金4.7亿元;启动民资项目41个,签约资金1.5亿元,到位资金1.2亿元,招商经济协作项目1个,签约及到位资金300万元。全年储备项目220个,完成前期52个,开工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180个,完成投资35.6亿元,同比增长57%。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投资和补助资金427项4.82亿元。全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2858户,年内新发展746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455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