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临洮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9 定西市临洮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商旅活县、文化兴县战略,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全省重要的花木生产基地、全省最佳的宜居休闲度假基地、兰州南部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内最具潜力的工业聚集发展平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综合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6378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234万元,同比增长5.83%;第二产业增加值123586万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63万元,同比增长1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65%,比上年下降3.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97%,比上年上升3.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38%,基本与去年持平。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28.65:33.97:37.37.38。人均GDP为7157元,比上年增加1477元,增长26%。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5.68万亩,比上年增加3.8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8.2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97万亩,粮经比调整为78:22。粮食总产量达到20.71万吨,比上年减少3%,其中:夏粮3.97万吨,同比减少14%;秋粮16.74万吨,减少0.2%。全年粮食单产210.9公斤,比上年亩减产16.09公斤,减少7%。

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6.46万头,减少5.7%;猪存栏17.61万头,增长8.6%,牛存栏4.68万头,增长7.6%,其中奶牛2.39万头,增长149%;羊存栏24.78万只,增长6.9%;鸡存栏108.06万只,增长7.9%。畜牧业增加值达35225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33.89%。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09万千瓦,同比增长2.35%。机耕地面积为39.5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6.81%。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全年新修水平梯田5.09万亩。化肥消耗总量7.75万吨,同比增长0.6%,化肥施用量(折纯)2.13吨。农村用电量4935万千瓦小时,增长3.5%;地膜覆盖面积36.94万亩,增长31.6%,其中双垄沟播地膜覆盖面积25.14万亩,占地膜覆盖面积的68.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迅速,全年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316万元,增长40.4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61765万元,增长44.52%,产销率96.11%;实现工业增加值4576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56629万元,增长40.59%,上交税金471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6万元。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12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9656万元,增长32.2%,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18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1.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9万平方米;实现营业利润13492万元;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达15568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8744万元,增长58.6%。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424694万元,增长72%;房地产投资84050万元,增长12.9%。

房地产投资中,全县16家房地产公司共完成投资84050万元,商品房施工面积59.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9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8.9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7.25亿元。

五、商贸、招商引资和旅游

商贸经济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43502万元,同比增长4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05781万元,同比增长19.1%。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78619万元,同比增长13.5%;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003万元,同比增长35.6%;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71616万元,同比增长11.7%;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162万元,同比增长38.2%。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县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协议项目20项,签约总金额132650万元,比上年减少103254万元,下降56.23%;到位资金77916万元,比上年增加1736万元,增长2.28%;续建项目13项,到位资金68700万元,新签约和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46616万元,比上年增加28498万元,增长24.13%。

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年县内旅游人数56.6万人(次),同比增长25.7%,旅游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35%。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全县现有各级公路226条1895公里,其中县乡村道共221条1539公里。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02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300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623万吨,货运周转量108000万吨公里;年末共有营运车辆1840辆,其中客运车664辆(客车224辆,出租车440辆),货运车1176辆。

邮电通信事业健康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799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5023万元。全县基站总数449个,固定电话机拥有量2.42万门,其中农村用户0.76万门;无线市话用户总数达到16.42万门,其中移动用户9.6万门,联通用户5万门,电信用户1.82万门;上网用户9207户,其中电信用户8500户,移动和铁通用户707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28603万元,比上年增收6573万元,增长29.84%。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584万元,比上年增收4107万元,增长35.78%。大口径财政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6863万元,增长14.35%,地税部门完成17602万元,增长33.25%,财政部门完成4138万元,增长46.84%。一般预算支出1628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支43741万元,增长36.72%。

金融运行平稳,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76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4015万元,增长19.85%。各项贷款余额2763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405万元,增长16.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76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3051万元,增长24.2%。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697万元,比上年增加1523万元,增长11.56%。

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3所,其中普通完全中学7所(民办1所),独立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192所(不含173个小学教学点及13个九年制小学部),职业高中6所(其中民办1所),职业初中1所,幼儿园68所(幼儿园20个,附设幼儿园48个)。全县共有教职工5671人,其中专任教师5397人。共有中小学在校学生86614人,其中高中21341人(职业中学3866人),初中23956人,小学30686人,学前班2737人,幼儿园7894人。全县小学、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79%。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579人,上线率为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