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从规模看,限额以上为141.5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下及个体为34.6亿元,增长12.9%;商品交易市场零售额为31.9亿元,增长23.5%。 对外经济: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2家,比上年减少4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18家,中外合资企业14家。全年投资总额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0.3%;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40.6%;实际利用外资9017万美元,下降0.3%。 从海关统计数据看,2011年,全区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出口创汇14.1亿美元,下降1.1%。 旅游:全区接待旅游者2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2011年,通州区完成300余公里的道路交通建设,形成了内外相连、辐射周边的开放式路网,新增一批公交运营线路。全区郊区客运汽车220辆;营运出租汽车2043辆,出租汽车营运收入3.4亿元;客运人力三轮车839辆。 全区货运汽车拥有量达到2.9万辆。其中普通汽车2.8万辆,社会承载能力10.3万吨,营业收入11.3亿元。2011年水域游船132艘,其中自航船27艘。 全区二类以上汽修企业173家,维修行业营业收入21.2亿元。 邮电:全区共有邮政局所34个,其中农村22个。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订销杂志56.9万份,下降1.7%;订销报纸2474.1万份,与上年持平。邮政储蓄年末收储余额37.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2%。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固网业务收入4.9亿元,移动业务收入1.2亿元。年末电话用户到达37.2万户,增长0.4%;宽带用户到达22.4万户,增长5.6%。 七、金融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22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5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8%;贷款总量扩大,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36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11年,新建和改扩建60多所中小学校和公立幼儿园,成立北京新城职业学校。全区共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人数14128人,专任教师958人;共有小学81所,招生人数10503人,在校生50802人,毕业生6422人,专任教师2930人;全区初、高中学校40所,其中,初中招生人数5708人,在校生17326人,毕业生5930人;普通高中招生人数3998人,在校生12059人,毕业生2930人,共有专任教师3479人。 科学技术: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先后实施了“北运河通州区城市段水环境改善研究与示范”、“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低碳城市标准体系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36项产品列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范围,“生产力促进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全区科技计划项目31项,比上年增加3项。其中,市级6项,区级25项。完成成果转化项目8项,比上年减少1项。登记技术合同207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3亿元。科技直通车参与活动67次。全年专利申请数1482件,比上年增加413件,增长38.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保护和修缮了一批文物古迹;“面人汤”面塑、骨雕等33个项目分别入选国家、北京和区级非遗名录。台湖国画院、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落成开放。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41.6万册。拥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4处,博物馆1座,韩美林艺术馆1座。年末实有有线电视接收用户34.2万户,比上年增加3.8万户。 全区专业电影院1个,电影放映队16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基层文化中心15个,文化演出场次3366场;审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41家,比上年增加27家;2011年新建基层文化设施49个,投资总额2050万元,比上年减少1175万元。 卫生: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公共医疗服务全覆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2011年,全区卫生机构250个。其中,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1个。全部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593张,卫生技术人员6278人。其中,执业医师2250人,助理医师146人,注册护士2345人,药师(士)375人。 体育:全年体育活动经费投入811万元。其中,群众体育经费177万元,竞技117万元,体育场馆401万元,体育器材116万元。 全区羽毛球、兵乓球综合馆1个,场馆面积3172平方米;露天灯光篮球场6个,面积3420平方米;体育运动学校1所,在校学生74人;举办全区性各类竞赛77次,举办镇(局)级各类竞赛240次;参加市级各类竞赛获得奖牌71枚。其中,金牌28枚,银牌20枚,铜牌23枚。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7.3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占总人口的49%;非农业人口34.3万人,占总人口的51%。全年新出生人口6730人,人口出生率为9.92‰;死亡人口3983人,人口死亡率为5.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5‰。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13.1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779.2元,增长10.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 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平方米。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273元,比上年增长13.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53元,比上年增长4.2%,恩格尔系数为36.6%;农村居民年末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7平方米。 十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围绕重点群体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加紧落实促进就业的配套政策,不断强化就业基础工作,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5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7%,比去年增加0.1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参加培训1091人,比上年下降44.1%;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22605人,比上年增长8.7%。 社会保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大力加强扩面征缴工作,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6万人,参保率高达96.2%。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31万人、33.2万人和24.6万人,比上年末净增4.2万人、3万人和4.3万人。城镇五险扩面征缴22.8亿元,比上年增收5.2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收缴基金1.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