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利辛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4 亳州市利辛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较好。综合县力得到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68.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5亿元,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07亿元,增长1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2%,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98亿元,增长1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5%,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39.8:17.7:4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90元,比上年增加643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32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2007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初步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保障制度和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保障机制,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速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建立了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应急管理等制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面貌变化明显。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等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的局面没有改变;规模工业基数少、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农业结构趋向简单化,缺少龙头产业带动,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基础设施薄弱,“靠天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城乡差距拉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物价水平持续走高,部分低收入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33035公顷,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11423公顷,比上年增长3.36%,粮食总产量98.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76%。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2007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275公顷,比上年增加141公顷,零星四旁植树300.9万株,比上年减少1.1万株,幼林抚育面积892公顷,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量3.31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59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受畜产品价格上扬和比较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养殖农户饲养积极性大大提高,2007年,我县畜牧生产呈恢复性增长,但受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和规模养殖总量偏小等影响,畜牧业整体发展后劲乏力,受市场影响波动性较大。2007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出栏量如下:

渔业生产养殖水面稳定,优质、无公害产品比重提高。到2007年底,全县养殖面积达4183公顷,比上年减少17公顷,水产品产量为14813吨,比上年增长4.7%,其中:青鱼、草鱼4890吨,占水产品总量的33.0%,虾蟹类591吨,占水产品总量的4.0%。

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末,全县村通汽车率为100.0%,通电话率达100.0%。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4421吨,减少9.8%;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05吨;农药使用量1947吨,增长7.7%;农村用电量9886万千瓦时,增长12.8%;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底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63440公顷,比上年增长1.3%,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4.7%,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增加值17055万元,同比增长25.0%。现价总产值58211万元,比增长29.5%。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07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7.3%,比上年提高2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89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利税总额2759万元,比上年增长30.8%,产品销售收入62902万元,比上年增长40.7%。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9%。全县4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税102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4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141万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城镇完成73140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农村完成15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9%,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中,第二产业投资62378万元,增长76.3%,其中:制造业完成19049万元,比上年增长2.1倍,第三产业投资25302万元,下降12.8%;房地产投资额完成3936万元,增长115.1%。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县交通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情况如下: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281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3490万元,增长22.5%;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5791万元,增长38.7%。年末电话用户310758户,增长7.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62113户,下降5.3%,移动电话用户148645户,增长26.5%。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零售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市场同台互动。随着我县经济持续建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2007年我县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运行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7186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县的零售额100734万元,增长16.5%,县以下零售额106452万元,增长16.1%。

外贸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总额376万美元,增长25.2%。

利用外资增长较快。2007年,全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宽引资渠道,引进外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7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