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4 濮阳市统计局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油开采20.19万吨,天然气开采0.38亿立方米,新建公路119.60公里,改建公路75.70公里,输电线路长度1112.30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4万吨/日,平板玻璃制造484.50万重量箱,钾肥制造3000万吨,石墨及碳素制品1050吨,塑料树脂及共聚物制造19870吨,棉纺锭60001锭。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34亿元,增长9.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00亿元,增长1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2.60亿元,增长25.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19.80亿元,增长19.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4.80亿元,增长19.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25个销售大类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增长10.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8%,汽车类增长24.4%,中西药品类增长28.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1%,煤炭及制品类增长117.0%,金属材料类下降22.0%。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6.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0%,增速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5.40亿美元,增长30.2%;进口总额0.84亿美元,增长15.7%。机电产品出口1.05亿美元,下降30.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1亿美元,增长3.8%。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6个。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7亿美元,增长73.8%,增速比上年提高53.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60.00亿元,增长53.1%。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9%;营业额7.80亿美元,增长17.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3.43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21.0%,增速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增长19.7%,提高1.7个百分点。旅客运输量增长18.8%,提高0.1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增长17.1%,回落1.6个百分点。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邮政业务1.59亿元,下降33.0%;电信业务18.44亿元,增长22.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71.35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4.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4.6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8部/百人,下降17.2%。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4.98万户,增长29.6%。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54.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62万人次,增长0.4%;接待国内游客353.31万人次,增长13.1%。旅游总收入5.03亿元,增长15.6%。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10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2处。星级酒店14个,旅行社48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80.9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96亿元,增长14.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7.56亿元,增长13.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9.76亿元,增长18.9%;中长期贷款余额103.85亿元,增长10.3%。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4.91亿元,增长70.8%。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98亿元。全年赔付3.6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01亿元,人身险赔付1.49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4050人,在校生12182人,毕业生3852人。成人高校招生929人,在校生3363人,毕业生1109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25018人,在校生69829人,毕业生23243人。普通高中招生22806人,在校生69102人,毕业生26377人。初中学校招生73458人,在校生221757人,毕业生71035人。普通小学招生86286人,在校生489495人,毕业生74777人。“新机制”安排资金37988.4万元,资助困难学生75574人次。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5715万元,比上年增长27%。年末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237人;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个。年末共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申请专利1058件,授权专利720件,分别增长10.4%和17.1%;签订技术合同55份,成交金额1185万元。

年末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9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8万台件。年末共有1种产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6种产品拥有“河南名牌产品”称号。

年末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6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个,地震台站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5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0.56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5.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6.0%。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532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5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231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173张。卫生技术人员1494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485人,注册护士509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512人,卫生监督检验所卫生技术人员94人。农村、乡(镇)卫生院78个,床位3535张,卫生技术人员334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302.50万人,参合率99.0%。

全年运动员在全国全省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0枚,银牌25枚,铜牌57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383.84万人,常住人口356.00万人。出生人口4.25万人,出生率11.07‰;死亡人口2.17万人,死亡率5.65‰;自然变动净增人口2.08万人,自然增长率5.42‰。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3.35%,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2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86元,增长2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8元,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94元,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