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利辛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4 亳州市利辛县统计局

利用外资增长较快。2005年,全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宽引资渠道,引进外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2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6%。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9411万元,按可比口经计算,比上年增长23.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583万元,增长29.2%;地方财政收入6828万元,增长21.4%。全年财政支出完成48740万元,比上年增长8.3%。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2005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3883万元,比年初增加57632万元,其中:企业存款27806万元,比年初增加976万元,储蓄存款327738万元,比年初增加47896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1946万元,比年初减少2466万元。2005年,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47705万元,比上年增长18.0%,现金支出954537万元,增长22.5%。

保险业务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6946万元,比上年增长8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6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477万元。赔款和给付2270万元,比上年增长91.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367万元,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903万元。

八、科技、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2005年,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563人,其中,事业单位11093人,企业单位470人。全年专利申请数6件,获市科技进步奖项3项。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加强。2005年末,全县职业中学初、高中在校学生为17493人和2235人,初中比上年减少256人,高中比上年增加907人。普通中学71所,在校学生93503人,比上年增加7710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5163人,初中在校学生78340人。小学482所,在校学生158641人,比上年减少13625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3.62%,小学学龄入学率为99.51%;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5.17%和0.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5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36.54%。

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进一步发展。2005年,全县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5个,在校学生34000人,培训学员42000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3万余件、册,档案馆1个,馆藏图书资料2万余卷册。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5933余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5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9个(不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卫生防疫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医院、卫生院共有病床1085张。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03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377人,卫生防疫机构66人,妇幼保健机构2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431人,注册护士26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为宣传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2005年,县体委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常规单项活动累计30多项次,再次掀起我县全民参与的健身强体高潮,参与人数上万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全县人民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体质,全民健身深入人心。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我县人口出生率为12.67‰,比上年降低0.0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60‰,比上年上升0.1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07‰,比上年降低0.23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429165人,比上年增加12641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5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8276万元,比上年增长9.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606元,增长14.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02元,比上年增长5.8%。农民生活消费支出2005元,比上年增长3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5.6%,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0020人。其中,企业离退休人员2685人,参保实际交费人数6116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907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6600人,失业保险机构共发放失业保险金242万元。全年全县城镇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居民有7850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05年,全县劳动部门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到42个,其中,乡镇建立的职业介绍机构29个。全年劳务输出3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近9万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得到加强。2005年,全县乡镇敬老院有25个,收养人数304人,供养金额42.4万元,人均供养标准1397元,全县五保人员11125人,其中:分散供养10821人,集体集中供养314人,应保未保3882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20万元。

注:1、公报中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