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利辛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4 亳州市利辛县统计局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博,开拓奋进,扎实工作,突出抓好“三大经济”,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运行质量持续改善,综合县力得到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体发展平稳。2005年,由于农业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以及禽流感发生,我县经济延续近年来逐步回升的态势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5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9亿元,下降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7%,负向拉动GDP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39亿元,增长2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2%,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增长1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8.5%,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41.97:18.60:39.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8元,比上年增加206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5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27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2005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减免农业税,及时兑现粮食、良种和农机补贴,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等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城乡差距拉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工业经济十分脆弱,多数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后劲仍显不足;结构调整缓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部分低收入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产量下降。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28478公顷,比上年增长0.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00043公顷,比上年增长3.6%,粮食总产量72.49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全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全县共完造林面积1253公顷,比上年减少172公顷,零星四旁植树202万株,比上年减少206万株,幼林抚育面积61530公顷,比上年增加44074公顷,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量3.71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39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产呈下降态势。尽管我县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但由于外出人员的增多,养殖农户减少,特别是禽流感的发生,我县畜牧生产遭受重挫,致使我县畜牧生产呈下降态势。2005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出栏量如下: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优质、无公害产品比重提高。到2005年底,全县养殖面积达5150公顷,比上年减少110公顷,水产品产量为12338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青鱼、草鱼4570吨,占水产品总量的37.0%,虾蟹类554吨占水产品总量的4.5%。

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末,全县村通汽车率为96.1%,通电话率达100.0%。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9946吨,下降1.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434吨,下降0.2%;农药使用量1454吨,增长40.2%;农村用电量8372万千瓦时,增长5.8%;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底有效灌溉面积达61920公顷,比上年增长0.9%,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1.2%,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00万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的特点呈现前高后低的生产格局。一、二、三、四季度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1.4%、21.2%、5.7%、8.6%。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05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2.56%,比上年下降2.3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11万元,比上年下降21.7%,实现利税总额831万元,比上年下降23.5%,产品销售收入28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2005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5%。全县4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税87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4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7.1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5年,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7%。其中:第二产业投资27032万元,增长571.1%,第三产业投资18268万元,增长4.6%;房地产投资额完成1201万元,下降67.0%。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茨淮新河阚疃枢纽管理站、县医院外科综合大楼顺利完工;一中西区建设、二期城电网改造工程,S308外环线利辛段,S224线改建阚颖段,板集煤矿建设,县乡公路改建、城市道路改造(四路一桥),九洲电器厂年产30万只高频无极灯生产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县交通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情况如下: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331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314万元,增长11.4%;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0017万元,增长27.6%。年末电话用户208792户,增长14.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32987户,增长7.6%,移动电话用户75742户,增长27.4%。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零售市场繁荣活跃。随着我县经济持续建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2005年我县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运行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2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县的零售额76744万元,增长11.8%,县以下零售额81542万元,增长12.7%。

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2%。其中,出口总额170万美元,增长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