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利辛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博,开拓奋进,扎实工作,突出抓好“三大经济”,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增长步伐进一步加快,运行质量持续改善,整体经济呈现“高增长”的格局,综合县力得到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4年,我县经济延续了近年来逐步回升的态势,总体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37.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为1998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1亿元,增长1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0%,拉动GDP增长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5.9%,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率三产业增加值11.24亿元,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2.1%,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54.37:15.39:30.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24元,比上年增加550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企业改革力度加大,以盘活企业存量为重点,推进了多种形式的企业改革,保持了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减免农业税,及时兑现粮食、良种和农机补贴,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生存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国有土地储备、招标、拍卖工作初见成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等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指标增势偏弱,人均指标较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靠天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工业经济十分脆弱,多数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后劲仍显不足;结构调整缓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部分低收入居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 二、农业 2004年,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政策,对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县委、县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定增长。农业生产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好形势。全年粮食、油料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拉动GDP增长9.3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2004年,全县共完成育苗面积267公顷,比上年减少13公顷,造林面积1425公顷,比上年减少2470公顷,零星四旁植树408万株,比上年减少397万株,幼林抚育面积17456公顷,比上年增加9909公顷,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量7.1万立方米,增加0.2万立方米。 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存栏略呈下滑趋势。受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户储存粮食的减少等原因,2004年我县牧业生产存栏量略呈下滑趋势。2004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出栏量如下: 渔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到2004年底,全县养殖面积达4260公顷,比上年增加71公顷,全县水产品产量为11670吨,比上年增长19.2%。 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末,全县通汽车的村数已有614个,占96.5%;通电话的村达636个,占100.0%。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1.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0%;大中型拖拉机255台,增长45.7%;小型拖拉机29879台,增长5.0%;农用运输车30817辆,增长8.0%;联合收割机650台,增长54.0%;机动脱粒机7469台,增长4.9%;排灌动力机械17199台,增长4.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0954吨,下降0.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440吨,增长7.8%;农药使用量1037吨,增长7.7%;农村用电量7916万千瓦时,增长6.8%。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有效灌溉面积继续扩大。全年新打机井1891眼,有效灌溉面积达61390公顷,比上年增长1.1%,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呈现前高后低的生产格局。一、二、三、四季度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4%、26.1%、20.5%、8.8%,2004年累计完成现价增加值7687万元,现价总产值2448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8.8%和9.3%。全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为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2004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4.89%,比上年提高33.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16万元(上年为-378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099万元,比上年增长494.1%,亏损额43万元,扭亏762万元(上年亏损额为805万元)。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2004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3%。全县4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税114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7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0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88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8030万元,增长99.2%;集体单位投资9858万元,下降29.9%;城乡个人及其它投资68993万元,增长22.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五一广场,富利达织造有限公司年产2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技术改造顺利完工;一中西迁,华盛铝厂年产3000吨废铝再生利用技改,县第二水厂,二期城电网改造工程,县医院外科综合大楼,308外环线利辛段,楚利凤改建工程等进展顺利;同时,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所有这些,进一步改善了我县的投资环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发展。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全县交通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情况如下: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2078万元,增长16.0%;电信业务总量完成5647万元,增长20.4%。年末电话用户178120户,增长13.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23637户,增长17.9%,移动电话用户54483户,增长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