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利辛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2003年,县政府重点安排的年产11万台快速暖气热水器生产线、高科技电子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向阳商城、一中西迁、五一广场、工业园区、立新巷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300万元,县乡公路建设投资完成1873万元。楚利凤二期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1735万元,长防林建设、退耕还林完成投资620万元。同时,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所有这些,进一步改善了我县的投资环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发展。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县交通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情况如下: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482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792万元,增长17.1%;电信业务总量完成4690万元,增长18.6%。年末本地城市电话用户27401户,农村电话用户77505户,移动电话用户(不含联通)29630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6%、25.9%和28.8%。国际互联网用户达4721户,增长8.0%。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销售稳中有升。在灾后重建和粮油、蔬菜、肉类等食品价格提升的拉动下,市场销售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亿元,达121938万元,比上年增长8.9%,是近四年增幅最高的一年。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县的零售额62363万元,增长8.5%,县以下零售额59575万元,增长9.2%。 批发零售贸易业保持行业领先。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79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餐饮业9774万元,增长4.7%,制造业22015万元,增长4.0%,农业生产者3610万元,下降5.2%,其他行业7099万元,增长0.6%。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较大。2003年,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进口总额3万美元,出口总额77万美元。 利用外资增长较快。2003年,全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宽引资渠道,引进外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6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6%。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03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3521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599万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11922万元,增长4.2%。全年财政支出完成35685万元,比上年增长26.6%。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20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61974万元,比上年末增加52224万元。其中,企业存款20693万元,增加571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30446万元,增加45152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73751万元,比上年末减少1128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51508万元,减少12120万元;中长期贷款21902万元,增加1149万元。 保险业务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2652万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6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390万元。赔款和给付1377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177万元,寿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200万元。 八、科技、教育 科技队伍稳定发展。2003年,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61人,其中,事业单位10961人,企业单位170人。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较大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加强。2003年末,全县职业中学初、高中在校学生为16818人和1028人,比上年增加1015人和208人。普通中学72所,在校学生79295人,比上年增加799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0331人,初中在校学生68964人。小学498所,在校学生183758人,比上年减少7520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2.73%,小学学龄入学率为98.35%;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8.4%和1.6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7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23.75%。 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县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6个,在校学生39500人,培训学员34725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5500册、件,档案馆1个,馆藏图书资料20332卷册,库房面积200平方米。全县共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有县级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座,全县有线电视达45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3年末,全县拥卫生机构40个(不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卫生防疫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医院、卫生院共有病床1109张。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37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203人,卫生防疫机构61人,妇幼保健机构18人。在医院、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中,医生463人,护师、护士221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深入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2003年,县体委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常规单项活动累计37项次,参与人数达10000多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全县人民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体质,全民健身深入人心。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2003年我县人口出生率为12.98‰,比上年降低0.5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46‰,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52‰,比上年降低1.73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402589人,比上年增加9165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3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2568万元,比上年下降9.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327元,下降5.1%,若扣除上年补发拖欠历年工资因素。实际增长1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元,比上年增长0.7%。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县城乡建成住宅172.11万平方米,其中,城镇21.19万平方米,农村150.92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0050人。其中,职工8502人,企业离退休人员1548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004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02人,失业保险机构为15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6万元。全年全县城镇最低收入标准以下的居民有3415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2003年,全县劳动部门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到37个,其中,乡镇建立的职业介绍机构26个。全年劳务输出32.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7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