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在蓄势中突破,在打基础中前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648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00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68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79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三次产业呈现出均衡、协调发展的势头。 二、农林牧渔业 2006年我市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粮食产量达8.4亿斤,比上年下降16.1%。 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25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6%。其中:大小牲畜存栏22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9.5%;羊存栏197万只,比上年增长了8.2%;奶牛存栏8万头。 三、工业 2006年全市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势头,依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以绿色农牧业产品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构筑浆纸、乳品、油脂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逐步形成,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233077.4万元,同比增长4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230218.9万元,同比增长4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87848.2万元,同比增长4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1.5%。 企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0.79,比上年同期高8.85点,实现利润总额11846万元。玖龙兴安纸业、伊利乳业、淳江油脂、农药制品等工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200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085万元。其中:城镇投资完成97320万元,新建投资完成70426万元。 五、商贸、物价 消费需求继续升温,社会购买力旺盛,市场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旅游、假日、餐饮业等成为拉动我市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商品市场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03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227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餐饮业150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 全年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1.3%。 六、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两基”进展顺利。2006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学33所,其中:初级中学18所,初中在校生15082人;高级中学4所,高中在校生6113人。小学校125所,小学在校生19802人。幼儿园80个,在园儿童7680人。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积极落实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床位1502张,卫生技术人员1403人。 七、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市在岗职工24609人,工资总额为33150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9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0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64元,比上年增长11.0%。 八、财政收支 2006年财政总收入1901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11万元。财政支出54256万元。 九、人口 2006年全市总人口431666人,农业人口266139人,非农业人口16552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915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