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防城港市统计局

防城港市统计局

(2012年3月31日)

2011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项目建设提速年”、“开放突破年”、“全民创业年”、“民生改善年”为主题,以“建特区、上产业、造新城、强大港、统城乡、旺旅游、兴文化、促民生”为主攻方向,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东兴重点开放开发试验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应对电力紧张、物价上涨、信贷紧缩等挑战,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增长、扩总量、提效益的良好发展态势,民生福祉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各项社会事业继续稳步扎实推进,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9.84亿元,增长15.6%(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24.27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137.86亿元,增长14.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7%、53.5%和3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3.0%和32.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8110元。

据国家统计局防城港调查队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月环比呈年初较大幅度上涨、年中窄幅波动、年尾趋于回落的走势,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回落。从月度看,全市各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上半年“涨多跌少”,下半年“涨少跌多”,其中,上半年1月、2月、4月、6月4个月环比上涨,仅3月、5月2个月环比下跌,下半年有7月、10月2个月环比上涨,而8月、9月、11月、12月4个月环比回落。物价涨跌主要受食品价格涨跌影响,食品类价格指数1-7月仅有3月呈环比回落,且有4个月涨幅超过2个百分点,8月后食品类价格多呈环比回落,仅有9月、10月分别环比微涨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年末就业人员57.40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3.7%。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8.21万人,增长11.6%。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1万个,增长3.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8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539元,增加3570元,增长11.9%。

全年财政收入44.35亿元,增长26.3%。其中,税收收入31.04亿元,增长31.1%;非税收收入13.30亿元,增长16.3%。一般预算收入28.30亿元,增长24.7%。一般预算支出60.77亿元,增长15.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1.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4.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5.6%,教育支出增长32.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1.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2.9%。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8.84千公顷,增加4.40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8.55千公顷,增加1.26千公顷,其中谷物、豆类、薯类分别增加0.81千公顷、0.09千公顷、0.36千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53千公顷,增加2.38千公顷,其中油料种植面积2.54千公顷,增加0.22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45.87千公顷,增加2.00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9.12千公顷,增加0.64千公顷。年末果园面积10.23千公顷,增加0.17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8.75万吨,增长3.6%;甘蔗产量324.50万吨,增长6.3%;油料产量0.51万吨,增长10.8%;水果产量6.05万吨,增长4.9%;蔬菜产量23.11万吨,增长4.6%。

肉类总产量4.29万吨,增长2.6%,其中,生猪出栏33.03万头,减少0.13万头,减产0.4%;出栏家禽930.63万只,增长6.9%。

全年水产品产量41.53万吨,增长4.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7.48万吨,增长4.0%;淡水产品产量4.05万吨,增长4.3%。在水产品产量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5.02万吨,增长6.2%;捕捞水产品产量12.46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造林面积8977公顷,增长7.3%;当年幼林、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3.33万公顷,减少1.6万公顷。全年木材采伐量104.35万立方米,增长31.8%,其中原木采伐量85.63万立方米,增长59.3%;松脂产量4.08万吨,增长7.0%;八角产量6222吨,增长2.9%;桂皮产量9715吨,增长9.6%。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0.92万千瓦,增长6.75%。全年农村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增长15.6%;化肥施用折纯量4.95万吨,减少1.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87千公顷,增长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初步统计,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669.54亿元,增长36.7%,实现增加值193.97亿元,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35.32亿元,增长3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47亿元,增长19.9%。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93家,增加16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84.79亿元,增长8.6%;重工业增加值96.68亿元,增长31.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8.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6个百分点。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7.9%;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16.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8.1%;外

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0.2%。

从行业看,全市24个工业行业中类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占行业面的70.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与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支柱行业分别增长1.1%、11.2%、48.4%、55.8%、15.1%;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非传统支柱行业分别增长54.0%、467.3%、60.4%。以上八个行业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8.7%。

从产品看,主要产品保持较高增速。

从企业效益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5.96亿元,增长38.7%;实现销售产值610.86亿元,增长39.8%,其中出口交货值62.22亿元,增长403.1%。产品销售率96.2%,高于全区水平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0.80亿元,增长137.5%;企业亏损面8.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07.0%,位居全区第一,高出全区水平161.8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31亿元,增长29.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7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41亿元,增长51.3%;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9.51万平方米,增长65.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5.87万平方米,增长2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0.75亿元,增长31.7%,增幅比全区高出2.6个百分点,排全区第五位。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40亿元,增长30.5%;农村投资完成34.36亿元,增长4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1.62亿元,增长27.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31.74亿元,增长17.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73.65亿元,增长39.3%;房地产开发投资133.90亿元,增长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