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汕头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特区扩围和发展新机遇,采取切实应对措施积极稳妥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新提高,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40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1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92.22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540.06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6.1∶38.6调整为5.1∶56.4∶38.5,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4%,金融业增长6.3%,房地产业增长6.0%。民营经济增加值850.53亿元,增长11.9%。全市人均GDP25958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58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57.57亿元,分别增长17.8%和31.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2万人,增长0.5%;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任务艰巨,第三产业比例偏低,企业创新能力偏弱,集聚辐射能力不强,通胀压力仍然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力薄弱,改善民生任务艰巨。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51亿元,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61.34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0.40亿元,增长0.3%;牧业产值30.27亿元,增长4.6%;渔业产值36.04亿元,增长2.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6亿元,增长2.4%。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2.47万千瓦;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5.36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5.91万亩;农村用电量25.54亿千瓦时,增长7.1%。

全市乡镇企业单位数(含个体)3.08万个,其中年营业收入二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5个,从业人员64.03万人,比上年下降3.6%。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16.88亿元,增长6.9%;利润总额83.23亿元,增长5.9%;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123.25亿元,增长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2.1%上升为52.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3%。完成工业总产值3005.94亿元,增长1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1.16亿元,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74.9%,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6%、集体企业增长19.5%、股份制企业增长2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7%;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759.71亿元,增长9.3%;轻、重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182.14亿元,增长18.7%;完成出口交货值321.08亿元,增长12.2%;工业产品销售率96.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91.20亿千瓦时,增长9.4%。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55.35万平方米,增长15.7%,其中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1693.23万平方米,增长33.0%;房屋竣工面积884.94万平方米,增长38.9%。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66.82万平方米,增长65.3%;农村竣工住宅面积20.06万平方米,增长12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38.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城镇投资362.62亿元、农村投资76.12亿元,分别增长40.7%和66.0%。从投资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84.43亿元,增长6.9%;民营经济投资275.67亿元,增长87.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2亿元,增长119.8%;第二产业投资233.45亿元,增长42.5%。其中工业投资额229.89亿元,增长41.8%;第三产业投资201.47亿元,增长46.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74.06亿元,增长50.2%,交通运输业投资额21.82亿元,下降13.2%;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计中,国内贷款28.41亿元,下降51.8%;利用外资6.67亿元,下降8.3%;自筹资金353.15亿元,增长68.3%,其中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181.11亿元,增长56.2%。全年单位投资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1493个,增长47.5%。其中,新开工项目1307个,增长61.8%,重点项目94个,增长14.6%。新增固定资产324.76亿元,增长50.1%。

商品房销售面积166.51万平方米,增长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4.05万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销售金额85.74亿元,增长23.2%,其中住宅销售金额68.52亿元,增长10.6%。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有新格局。积极谋求汕头在国家层面的发展定位,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汕头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显现。加大城市规划力度,以“多规融合”启动新一轮全市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规划“一核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和“一湾两岸”的城市形态,城市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不断增强。启动市场运作、资本运营机制,整合盘活城市优质资源,加强和中信、中交等大型央企的战略合作,重点打造珠港新城、濠江新城、东海岸新城和西部生态新城,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濠江新城首期南滨片区和苏埃湾过海隧道项目奠基启动,东海岸新城已形成陆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珠港新城完成整体规划设计,西部生态新城金凤西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围绕区域交通一体化,积极谋划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推进港口、铁路、高速路网建设,主动与周边城市对接,城市交通功能不断提升。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称号。

当年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2亿元,市区建成区面积184.53平方公里;新扩建道路(含城区内公路)面积1.21万平方米,年末实有道路(含城区内公路)长度1318.65公里;下水道排水管长度1640.28公里。全市电网发购电量150.79亿千瓦时,增长9.8%。中心城区年末拥有出租汽车1166辆,公共交通线路51条,客运量9381.70万人次;轮渡营运船只9艘,客运量367.80万人次。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7个,环保总投资158.42万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34个。中心城区已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环境噪声自动监测显示装置2个,烟尘控制区9个;改造和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能力58.7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7分贝。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7721.64公顷,绿化覆盖率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