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永州市统计局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实施科学赶超、开放崛起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市经济发展平稳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平稳较快。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7.9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1.83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55.65亿元,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68元,同比增长12.1%。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4.8:36.3:38.9调整为24.1:38.3:37.6,一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2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别为7.3%、51.8%、40.9%。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0.49亿元,增长31.7%,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45.67亿元,增长38.4%,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上划中央税收20.11亿元,增长19.4%;上划省级税收4.71亿元,增长27.4%。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26.24亿元,增长29.3%;非税收入19.43亿元,增长52.8%。一般预算支出176.67亿元,增长22.4%。民生保障支出力度加大,教育支出37.53亿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1.8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9.9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9.77亿元,环境保护支出4.1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5.61亿元,分别增长24.8%、23.5%、11.5%、43.9%、37.6%、10.1%。

“四化两型”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比去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6%,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7.94%,提高2.56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稳步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3169家,新增274家,实现销售收入194.5亿元,增长30.8%;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分别比去年增加1家、13家。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全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93%。全市森林覆盖率60.83%。

市场物价高位趋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5.1%,涨幅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5.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7.2%。

二、农业

农业增长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0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95.2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44.86亿元,增长9.0%;牧业产值138.98亿元,下降-1.5%;渔业产值18.7亿元,增长0.5%。实现增加值227.91亿元,增长3.8%。粮食种植面积824.1万亩,比上年增长1.2%。全年粮食总产量311万吨,比上年增长3.1%。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市年末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4.67万人。全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7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实现利润3.76亿元,增长49.2%。全市现有中国名牌2个,驰名商标4个,湖南名牌12个,着名商标14个。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33个,合作社成员99933人(户),带动农户273626个(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完成水利工程投入20亿元,完成水利工程0.45亿立方米土石方,增长20%;新增治理水土流失17.7平方公里,增长10%。农业机械78.89万台,增长8.3%;总动力482万千瓦,增长5.3%。机械化耕作程度达到39%,提高1.5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较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61.02亿元,增长51.9%;完成增加值261.74亿元,增长21.0%,其中,轻工业增长16.7%,重工业增长24.2%。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增长4.6%,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26.2%,股份制合作企业增长2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2.0%,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4.1%。非公有制企业活力显现,完成增加值20.34亿元,增长27.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原煤、生铁、铝、水泥、发电量、罐头、布匹、机制纸及纸板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9.60亿元,比上年增长51.50%;实现利税95.53亿元,增长5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08%,比上年提高50.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9.05%,比上年提高5.85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19.25%;资产负债率48.64%,提高0.9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6.16%,成本费用利润率4.82%,全员劳动生产率203648元/人,增长27.6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活力增强。全市有省级园区7个,入园工业企业205家。全年省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94.71亿元,增长22.1%,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6.2%,提高8.3个百分点。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89家,新增2家。资质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0.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61.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6.2亿元,增长29.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0.9亿元,增长7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9.9%;第二产业投资261.5亿元,增长31.9%,其中工业投资260.9亿元,增长49.0%;第三产业投资295.4亿元,增长37.3%。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重点投资项目1100个,比上年增加230个。全年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587个,完成投资305.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1.4%;亿元以上项目87个,完成投资86.0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完成投资13.0亿元。达福鑫、海螺水泥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永州大道正式通车。

房地产业保持活力。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2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2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0%。全市商品房销售额68.2亿元,增长61.6%,其中住宅销售额56.8亿元,增长65.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5.3万平方米,增长2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1.1万平方米,下降2.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25.7万平方米,增长36.0%,其中住宅销售297.4万平方米,增长39.0%。

五、贸易和旅游

城乡消费市场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16亿元,同比增长17.9%。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3亿元,增长12.7%;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8.98亿元,增长18.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12亿元,增长15.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53亿元,增长16.2%。从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3.26亿元,增长18.9%;农村市场零售额41.90亿元,增长12.5%。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69.6%,日用品类增长40.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3%,汽车类增长3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8.0%,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3.2%,书报杂志类增长29.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