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0 永州市统计局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91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3%。其中,进口总额2461万美元,增长65.2%;出口总额167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0%。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额7274万美元,同比增长34.4%,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7.95%。全市“走出去”企业达到5家,对外投资3955万美元。全年审批外资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对接东盟取得新突破,建立经贸往来的国家有7个,全年对接东盟经贸总额2142万元,同比增长105.21%,走出去企业2家,直接投资2950万美元。

旅游业日益繁荣。全年旅游类在建项目共41个,累计完成投资14.2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6%、31.4%。接待入境游客5.2万人次,增长20.4%,创汇498万美元,增长21.9%。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提速增量。全年货运量7258万吨,同比增长10%;货物周转量161亿吨公里,增长24.9%。客运量7987万人,增长4.4%;客运周转量57.09亿人公里,提高20.7%。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58.7万辆,增长9.6%,其中私人车辆拥有量56.46万辆,比上年增长9.7%。

邮电通讯发展加快。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电信业务总量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47.13万户,增长13.3%,其中:固定电话42.41万户,下降16.5%;移动电话204.72万户,增长22.4%。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3.1万户,净增7.97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4.99亿元,增长16.4%,比年初增加119.0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8.95亿元,增长17.3%,比年初增加92.8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1.58亿元,增长10.7%,比年初增加42.6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267.06亿元,增长20.0%。

保险业稳中有增。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3家,实现保费总收入22.7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财险收入5.59亿元,寿险收入17.20亿元。年末共赔(给)付5.5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2.74亿元,寿险赔付2.79亿元。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继续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小学459所,在校学生50.65万人;初中285所,在校学生19.47万人;普通高中34所,在校学生8.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8所,在校学生4.62万人;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2.51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4%。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0所。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市R&D经费支出14434万元,比上年增加3256万元,增长48.9%。年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64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41亿元,增长58.0%;全年申请专利695件,增长83.3%,授权专利464件,增长75.1%。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巩固提高。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有线电视用户40万户,增长13.48%;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分别比上年提高11个和0.8个百分点。

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806个,新增15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2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6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69万人,注册护士0.6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2%,补偿率72.8%,分别提高2%、5.1%。农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提高,13441人次参合农民获得大病补助,补助金额4049万元。

体育运动深入开展。永州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金牌3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5枚。全市体育场22个,体育馆10座,运动场130个,各种训练房180个。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平稳扩大。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1.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76万人,乡村人口323.4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9‰。

城乡生活持续向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3元,增长13.9%。其中,工资性收入11737元,增长9.1%;经营性净收入2949元,增长38.0%;转移性收入2642元,增长17.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02元,增长18.6%。其中,工资性收入2085元,增长29.1%;家庭经营纯收入3500元,增长14.4%;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417元,增长8.0%。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199元,增长12.0%。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6.2%、7.9%、3.7%和28.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28元,增长20%。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16.9%、19.5%和28.1%。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平方米。

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4975万人,失业再就业2568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04万人。援助8119名就业困难人员,其中零就业家庭386户,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发放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61393.2万元。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6.6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7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4.2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3.2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登记参保人数达到124.9万人,比上年增长0.3%。城镇登记失业率3.89%。全面启动了零陵、祁阳、东安、江永、江华、回龙圩、金洞等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90.16万人。全市城镇低保月均保障对象11.42万人,最低保障线标准175元/月;农村低保月均保障对象28.33万人,月人均补差65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4.89万人,标准130元/月。改扩建敬老院11所,农村敬老院达到152所,收养人员7933人。

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2011年省委省政府下达为民办实事38个项目全面完成任务,23项超额完成。其中,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203.7公里,完成计划的100.3%。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25.63万人,完成计划的108.6%。新建沼气8366口,完成计划的104.6%。农村危房改造9862户,完成计划的145%。改扩建乡镇敬老院7所,完成计划的100%。新增廉租住房7874户,完成计划的203.1%。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35.3%,分别完成计划的157.6%。新增就业人员5.48万人,完成116.6%。

十一、资源和安全生产

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年末耕地保有量491.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3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