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南通市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全力应对复杂多变形势,按照“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要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4080.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2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21.48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571.53亿元,增长1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005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达8671美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55.1:37.2调整为7.0:54.5:38.5。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3%,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4.88万人,其中市区(含通州区)人口211.7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6.8‰,人口死亡率7.7‰,人口自然增长率-0.9‰。年末全市城镇化率57.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3.23万家,年末累计达17.84万家;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14.07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4941.03亿元。全年新登记个体户8.98万户,年末累计达44.52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47.86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172.18亿元。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53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达71.8%;全年民营工业产值498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7.1%。

二、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2.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217.93亿元,增长3.6%;牧业产值133.02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118.47亿元,增长2.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8.42万亩,比上年减少4.7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68.76万亩,比上年增加2.7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01.98万亩,比上年减少4.5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69.89万亩,比上年增加2.31万亩。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1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329.12万吨,比上年增长1.3%;棉花产量5.44万吨,比上年下降8.6%;油料产量40.00万吨,比上年下降5.2%。全年肉类总产量47.70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猪肉增长4.4%,羊肉增长1.1%,禽肉增长0.9%。全年水产品产量82.09万吨,比上年增长4.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1.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2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4037.55亿元,增长2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99.20亿元,增长29.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7%,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六大新兴产业产值2002.92亿元,增长2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352.85亿元,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667.17亿元,增长31.1%。

主要原材料产品中,纱49.83万吨,比上年增长5.3%;布27.27亿米,比上年增长4.2%;民用钢质船舶970.3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20.7%;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502.00万综合吨,比上年增长28.9%;集成电器74.89亿块,比上年增长1.1%;光伏电池及组件1153.71兆瓦,比上年增长43.1%。

初步核算,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091.47万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53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65%。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8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建筑企业承建施工面积4.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0%,承建高层建筑14229栋。全市建筑队伍人数128万人,建筑队伍遍及38个国家和地区,年末出国人数1.5万人;年末全市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企业15家,拥有一级建造师4782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237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民间投资1769.73亿元,增长19.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4.4%;工业投资1538.79亿元,增长13.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4.7%。固定资产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7亿元、比上年下降24.0%,第二产业投资153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三产业投资83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分区域看,城镇投资1564.9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农村投资8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全年基础设施投资3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103.73亿元,增长13.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4.38亿元,下降3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08.66亿元,增长55.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2966.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47.59万平方米,增长22.6%。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771.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5.88万平方米,增长18.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64.99亿元,增长17.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14.88亿元,增长14.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369.55亿元,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10.32亿元,增长21.5%。

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饭店108家,旅行社119家,A级旅游景区(点)40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2.4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外汇收入3.99亿美元,增长10.7%;国内旅游收入252.2亿元,增长24.7%。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总人数2149.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国内旅游者2108.97万人次,增长20.0%;旅游住宿设施和居民家中接待过夜海外旅游者40.49万人次,增长14.0%。

六、开放型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258.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出口总值180.30亿美元,增长27.8%;进口总值78.14亿美元,增长11.8%。在出口贸易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80.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7.96亿美元,增长3.8%;纺织服装制品出口57.29亿元,增长22.5%。

年末与我市建立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92个,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4086家。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27个,比上年下降10.2%;新批协议注册外资45.38亿美元,下降17.7%;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1.66亿美元,增长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