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新化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娄底市新化县统计局

2009年是我县经受严峻经济形势考验并取得突出发展成效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全力推进“兴工强农,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令人欣喜的优异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44810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790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00万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342020万元,增长13.1%。人均GDP为713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1.2:28.3:40.5。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9804万元,比上年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28101万元,增长17.3%,其中税收收入17906万元,增长22.3%。一般预算支出181384万元,增长38.1%。

市场消费价格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7%,衣着价格上涨0.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0.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居住价格下降1.1%,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8.0%。

二、农业

全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25381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5.9%。种植生产全面丰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3.88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6.52千公顷,总产量47.73万吨,比上年增长9.72%,稻谷播种面积为52.76千公顷,总产量为36.08万吨,持平增长4.52%,其中早、中、晚稻播种面积分别18.93千公顷、13.13千公顷、20.61千公顷,总产量分别为11.34万吨、9.83万吨、14.91万吨。早稻产量下降0.58%,中稻增长9.51%,晚稻增长6.64%。小麦播种面积为0.83千公顷,总产量为2252吨,增长6.03%。玉米播种面积为15.04千分顷,总产量为8.05万吨,增长15.07%。豆类播种面积为2.24千公顷,总产量为4672吨,薯类播种面积为5.01千公顷,总产(折粮)为2.8万吨,增长15%,油料总产量为1.04万吨,增长14.31%,烟叶总产量为135吨,增长136.84%,药材总产量为3.64万吨。茶叶总产为847吨,增长8.7%。水果产量为7.23万吨。

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牲猪出栏为150.56万头,比上年增长7.1%,全年肉类总产量10.74万吨。水产品产量22283吨,增长5.9%。

农业基础设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全年共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259亿元,完成土石方1059万立方米。年未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459台60.6万千瓦。

三、工业各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63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2%。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45886万元,增长27.0%,实现增加值153514万元,增长29.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42752亿元。

在规模工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8311万元,增长8.1%;集体企业40271万元,增长16.1%;股份合作企业6945万元,增长20.0%;股份制企业69620万元,增长57.1%;外商港澳台企业2151万元,增长55.7;其它企业26214万元,增长25.6%。全部规模工业实现利税44677万元,增长52.9%。实现利润23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9.5%,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275万元,比上年下降40.7%。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8.4%。规模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287万吨,增长0.9%;发电量9719万千瓦小时,增长42.3%;混合饲料8397吨,增长32.9%;胶合板50094立方米,增长66.3%;石墨及碳素制品3646吨,下降25.3%;铁合金105772吨,增长72.5%;水泥181.3万吨,增长79.1%;氮肥(折纯)148282吨,下降11.5%;糖果600吨,下降70.7.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2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全县18家总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承建施工项目232个,建筑业总产值13.2亿元,完成竣工产值6.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3.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9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442万元,比上年增长71.2%,其中城镇投资222532万元,增长79.6%。非农户投资78710万元,增长95.4%,国有完成投资185363万元,非国有完成投资166079万元,建安工程完成投资247523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8634万元,增长20.9%。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2%,商品房销售额345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9%,房屋施工面积116.7万m2,商品房竣工面积39.9万m2。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现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295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分城乡看,县级消费品零售172508万元,增长21.5%;县以下实现178787万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99706万元,增长20.2%;零售业零售额208272,增长18.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841万元,增长26.9%,其它行业零售额2476万元,增长19.6%。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创汇3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1413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7.8%。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运输业稳步发展。2009年末公路里程到达数为5354.211公里,其中:省道159.411公里,县道557

.7公里,乡道875.1公里,村道3762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67公里。全县车辆拥有量为9874辆,其中个人汽车7683辆。民用运输船舶155艘。客货运周转量118655万吨公里,增长13.4%。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8334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62万元,增长12.3%;电信业务总量25872万元,增长22.1%。年末局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万户,新增用户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5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2.4万户。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4亿元,分别增长35.2%和34.9%,被评为全省旅游经济先进县。梅山龙宫创4A旅游景区通过国家评审,成为大梅山地区第一个等级景区,紫鹊界梯田被确立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

七、金融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系币各项存余额958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37636万元,增长48.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7416万元,增长13.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5338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1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9.8%;中长期贷款余额94225万元,增长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