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津市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常德市津市市统计局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难而上,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市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础不断夯实,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77446万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811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373142万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259493万元,增长11.3%。

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20.4:44.6:35.0转变为18.6:48.0:33.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0%,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0.6%、63.3%和26.1%。

支柱产业发展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五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23亿元,增长40.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汽配产业完成工业产值37.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1.3%,增长54.1%;盐化产业完成产值13.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1.6%,增长37.7%;食品产业完成产值24.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0.62%,增长81.2%;纺织产业完成产值15.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3.3%,增长20.9%;造纸产业完成产值4.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增长6.3%。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率达30.0%,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净增亿元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增长36.6%,专业技术人员数增长12.2%。

园区建设日新月异。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1亿元,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园区框架全面拉开。园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26.2%.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部消灭了Ⅴ类水质,Ⅲ类水质标准达到93.3%以上。实施“绿化庭院、绿化荒山、绿化公路”工程。年内完成公路扫障、杂草清除44公里,乡镇公路两旁补植补造绿化植树42203株;新开发丘岗面积1万亩。

民生改善成效显着。全年共承办省为民办实事任务29项,常德市10件实事任务20项,共投入资金27957.1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415.7万元,省级投入2044万元,市州投入183万元,县级及其他投入15314.4万元,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56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100%,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1754人。改造县市城区小街小巷工程2条,改造县市城区敞开式小区基础设施1个。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完成“为民办实事”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13个,本年度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11个,完成租赁补贴发放1822户,其中新增租赁补贴发放400户。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72.5%。实现了五保户基本医疗费用全免的目标。新建改造县市城区农贸市场1个。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3126万元增长4.3%。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98100万元,增长11.4%;林业总产值12895万元,增长25.0%;牧业总产值100308万元,增长3.5%;渔业总产值14323万元,下降1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00万元,增长8.4%。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4811万元,增长3.4%。其中农业增加值71145万元,增长7.0%;林业增加值11180万元,增长20.0%;牧业增加值48211万元,增长1.6%;渔业增加值9509万元,下降13.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66万元,增长13.2%。

农作物播种面积71.4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89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6万亩。

全年完成养殖业产值11463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2%;水产品产量15525吨。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25468台套,比上年增加2139台,总功率164949千瓦,比上年增长8.2%。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4.41万亩,其中:水田21.83万亩,旱地2.58万亩,常用耕地面积23.96万亩。农村用电量2121万千瓦时,增长6.2%;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37万吨,增长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389436万元,增长3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0736万元,增长46.1%。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49484万元,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7575万元,增长26.6%,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378万元,增长15.3%;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95034万元,增长42.7%,其它经济类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163万元,增长32.3%。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67637万元,增长49.6%,实现利税52440万元,增长66.0%。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3658万元,增长17.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291万元,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28亿元,增长42.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14亿元,增长49.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增长36.5%。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改投资15.91亿元,增长34.6%;房地产开发投资3.02亿元,增长0.3%。基本建设投资14.35亿元,增长66.8%。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6.53万平方米,下降10.9%,其中住宅24.76万平方米,下降4.0%。房屋竣工面积15.19万平方米,增长52.1%,其中住宅14.0万平方米,增长44.9%。

五、国内贸易、物价

消费市场稳中见旺。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物价涨势有所回落,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900万元,增长17.9%。分地域来看,城镇零售额272947万元,增长17.8%;乡村零售额44953万元,增长18.4%。分行业来看,批发业零售额16324万元,增长19.8%;零售业零售额260026万元,增长17.4%;住宿业零售额3446万元,增长20.2%;餐饮业零售额38104万元,增长20.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2011年,共引进新项目31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3个,新批境内省外项目23个。合同使用外资514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622万美元,增长25.1%。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12973万元,增长11.2%。进出口总额2113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