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新化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娄底市新化县统计局

2010年,面的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县上下继续高扬“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富民强县”战略主题,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抓机遇,创先争优促赶超,强化措施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明显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85134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5323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300551万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399260万元,增长13.6%。人均GDP为858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0:30.5:40.5。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2754万元,比上年增长20.1%。一般预算收入33073万元,增长23.4%,其中税收收入21573万元,增长30.0%。一般预算支出220844万元,增长20.4%。

市场消费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

二、农业

全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60635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4.4%。种植生产全面丰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

108.95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0.2千公顷,总产量48.68万吨,比上年增长2%,稻谷播种面积为54.3千公顷,总产量为37.06万吨,增长2.72%,其中早、中、晚稻播种面积分别19.49千公顷、13.86千公顷、20.95千公顷,总产量分别为11.66万吨、10.42万吨、14.97万吨。早稻产量增长2.82%,中稻增长6%,晚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小麦播种面积为0.90千公顷,总产量为2448吨,增长8.7%。玉米播种面积为16.7千分顷,总产量为8.0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豆类播种面积为2.45千公顷,总产量为5115吨,薯类播种面积为5.01千公顷,总产(折粮)为2.63万吨,下降6.07%,油料总产量为1.11万吨,增长6.73%,烟叶总产量为157吨,增长16.3%,药材总产量为8553吨。茶叶总产为882吨,增长4.13%。水果产量为2.92万吨。

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牲猪出栏为151.44万头,比上年增长2.86%,全年肉类总产量11万吨。水产品产量23398吨,增长5%。

农业基础设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全年共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1126亿元,完成土石方903万立方米。年未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459台60.6万千瓦。

三、工业各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85.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4.8亿元,增长36.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增长18.5%.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13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9.9%。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0048万元,增长21.3%,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

在规模工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6056万元,增长5.7%;集体企业47861万元,增长12.8%;股份合作企业7130万元,增长0.7%;股份制企业112322万元,增长33.2%;外商港澳台企业5680万元,增长79.0%;其它企业38999万元,增长29.6%。全部规模工业实现利税94365万元,实现利润47288万元,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99万元。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8..0%。规模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313万吨,增长10.1%;发电量12886万千瓦小时,增长32.6%;混合饲料14346吨,增长99.7%;胶合板38045立方米,下降12.5%;石墨及碳素制品10740吨,增长9.6%;铁合金124698吨,增长23.2%;水泥205万吨,增长13.0%;氮肥(折纯)56698吨,下降61.8%;糖果2056吨,增长242.7%。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县26家总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承建施工项目240个,建筑业总产值14.6亿元,完成竣工产值10.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6.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156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6268万元,增长49.9%。更新改造投资39420万元,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73738万元,增长25.8%。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5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9.2%,商品房销售额83509万元,比上年增长141.52%,房屋施工面积175.5万m2,比上年增长50.4%,商品房竣工面积50.6万m2比上年增长26.8%。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现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334492万元,增长18.9%;乡村实现61626万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5926万元,增长51.3%;零售业零售额312821万元,增长16.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7371万元,18.6%。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创汇3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2%.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2200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2%。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运输业稳步发展。2010年末公路里程到达数为5354.211公里,其中:省道159.411公里,县道557.7公里,乡道875.1公里,村道3762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67公里。全县车辆拥有量为10528辆,其中个人汽车8192辆。民用运输船舶157艘。公路、水路客运周转量54224万人公里,增长17.4%,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85257万吨公里,增长14.2%。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3114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60万元,增长19.5%;电信业务总量25872万元,增长22.1%。年末局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1.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新增用户2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6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2.8万户。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0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7亿元,分别增长52.6%和58.3%,被评为全省旅游经济先进县。

七、金融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系币各项存余额110845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97354万元,下降29.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8342万元,增长13.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76473万元,比上年增长46.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5950万元,比上年下降23.9%;中长期贷款余额278732万元,增长195.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2010年,我县共有普通中学104所,在校学生6.31万人。普通小学321所,在校学生9.33万人。职业中学12所,在校学生3874人。全县共有教职工9852人。在园幼儿2.35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88%,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8%,初中毛入学率113.85%,高中毛入学率65.8%。全县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