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新化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娄底市新化县统计局

2007年,全国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扣和谐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两条线,强调基础工作、基础建设、基础生产三个工作,搞好作风转变年、环境优化年、项目建设年三项活动,推进“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城建强县、旅游活动县、文化塑县五大战略,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88157万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866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49657万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190634万元,增长10.1%。人均GDP为4806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2.1:25.5:32.4。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8008万元,比上年增长22.59%。一般预算收入23217万元,增长23.46%,其中税收收入12076万元,增长18.04%。一般预算支出105171万元,增长30.56%。

市场消费价格水平全面上涨,通涨压力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8.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6%,衣着价格上涨基本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6.2%,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5.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7.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2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价格上涨过快通涨压力增大,对低收入群体人民群众生活影响较大;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等。

二、农业

全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02829万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5.9%。种植生产全面丰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15.46千公顷,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5.46千公顷,总产量49.7万吨,比上年增长1.84%,稻谷播种面积为52.67千公顷,总产量为36.4万吨,持平增长0.05%,其中早、中、晚稻播种面积分别15.67千公顷、20.66千公顷、16.34千公顷,总产量分别为9.36万吨、15.25万吨、11.78万吨。早稻产量下降1.06%,中稻增长2.83%,晚稻下降2.56%。小麦播种面积为1.53千公顷,总产量为4024吨,增长10.4%。玉米播种面积为18千分顷,总产量为8.15万吨,增长11.64%。豆类播种面积为3.72千公顷,总产量为7256吨,薯类播种面积为8.73千公顷,总产(折粮)为3.84万吨,增长1.32%,油料总产量为1.31万吨,增长4.8%,烟叶总产量为197吨,下降85.65%,药材总产量为14206吨。茶叶总产为788吨,减少1.5%。水果产量为31991吨。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牲猪出栏为155.29万头,比上处增长6.0%,全年肉类总产量11.12万吨。水产品产量20495吨,增长1.27倍。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畜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全县优质稻种值面积23.53千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44.67%。发展药材4.51千公顷,增长13.89%;蔬菜种植面积7.81千公顷,增长5.68%。烤烟种植面积0.16千公顷,减少82.02%。水果产量基本持平,水产品总量比上年增长0.89%,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农业基础设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全年共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1126亿元,完成土石方903万立方米。年未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6397台49.87万千瓦。

三、工业各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8657万元,比上年增长14.7%。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5905万元,增长43.2%,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42752亿元。

在规模工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7890万元,增长28.3%;集体企业19362万元,增长36.8%;股份合作企业2208万元,增长41.9%;其它企业13560万元,增长40%。全部规模工业实现利税25515万元,增长101.3%。实现利润955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2%,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25万元,比上年下降34.9%。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9.35%。规模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171.21万吨,增长28.58%,发电量7236万千瓦小时,增长11.82%,混合饲料8916吨,增长25.28%,胶合板13900立方米,增长123.9%,石墨及碳素制品4158吨,增长82.72%,铁合金55827吨,增长46.68%,水泥113.50万吨,增长74.84%,氮肥(折纯)167184吨,增长93.29%.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县18家总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承建施工项目174个,建筑业总产值7.24亿元,增长18.3%,完成竣工产值4.58亿元,下降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47万平方米,增长17.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98万平方米,增长28.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376万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城镇投资101862万元,增长61.0%。非农户投资13001万元,增长12.3%,国有完成投资72168万元,增长68.3%,非国有完成投资81208万元,增长16.6%,建安工程完成投资115717万元,增长28.8%,房地产开发投资24144万元,增长111.0%。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0%,商品房销售额14909万元,比上年增长24.4%,房屋施工面积32.46万m2,比上年增长123.6%,商品房竣工面积13.40万m2,比上年增长51.9%。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现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573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分城乡看,县级消费品零售116072万元,增长19.0%;县以下实现126501万元,增长16.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9675万元,增长16.4%;零售业零售额145327,增长18.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5789万元,增长19.4%,其它行业零售额1782万元,增长12.5%。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口创汇1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29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6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运输业稳步发展。2007年末公路里程到达数为3639.211公里,其中:省道159.411公里,县道79.905公里,县乡道1282.412公里,村道2017.483公里。专用公路14.802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67公里。全县营运车辆拥有量为6136辆,其中个人汽车5201辆。民用运输船舶153艘。客货运周转量90966万吨公里,增长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