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桃源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而发展较快。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0657万元,增长17.2%。全县有建筑企业12家,其中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2家;有劳务建筑分包企业11家;共完成产值120532万元,增长26.1%;实现利润1558万元,减少15.6%。全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6558平方米,增长21.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8992平方米,减少4.8%。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11年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8.4平方米。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7.77平方公里。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1.88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下降8.6%。年内关停水泥企业4家,淘汰水泥落后产能59.8万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率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54.80%,COD排放总量削减5.68%;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全县全年共发生事故121起,同比上升10.0%;死亡27人,下降10.0%;伤149人,下降19.5%;经济损失166.42万元,下降1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5人,下降25.0%;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50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8起,造成26人死亡、148人受伤,经济损失24.54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3.19人。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011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429万元,比上年增长42.4%。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8628万元,增长41.9%,房地产开发投资27362万元,增长50.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0439万元,增长42.6%。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7362万元,比上年增长50.9%。商品房竣工面积14714平方米,减少90.9%。商品房销售面积124335平方米,减少31.4%;其中期房销售面积103428平方米,现房销售面积20907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7712万元,减少11.7%,其中住宅销售额15741万元,减少31.8%。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依然活跃。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6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7.6%。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实现591821万元,增长17.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84614万元,增长19.1%。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区的经营形势看,城镇实现零售额665110万元,增长17.6%;乡村实现零售额111325万元,增长17.5%。按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划分,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6535万元,增长23.9%;限下单位实现零售额749900万元,增长17.4%。 招商引资效果明显。2011年全县实际引进内资项目14个,其中工业项目12个。引进市外境内资金25.89亿元,增长10.2%,其中省外境内资金11.0亿元,增长19.6%。全年实际外资到位2943.36万美元,增长26.9%。全年新批三资企业4家,增加2家,全县合同外资额为3653.57万美元,增长54.2% 对外贸易扩大。2011年我县对外贸易总额66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进口额4174万美元,增长29.6%,出口额2489万美元,增长27.6%。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县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国内旅游者85万人次,增长13.3%;入境旅游者5万人次,持平。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增长23.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00亿元,增长21.0%;国际旅游收入0.20亿元,增长66.7%。年内桃花源旅游风景区共接待游客52.8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6336万元,实现税金402万元。年内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常德桃花源旅游节。 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15620万元,比上年增长9.0%。公路水路客运量92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0.1%;客运周转量4.17亿人公里,增长0.5%;货运量620万吨,增长16.8%;货物周转量6.79亿吨公里,增长10.0%。全年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公路187.54公里。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达44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16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129万元,增长1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3306万元,增长28.4%;电信业务总量为5543万元,减少10.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2656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99474户,公用电话29445户,小灵通用户3456户,IC卡电话281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02656户,其中:移动300000户,联通55000户,天翼47656户。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37960户,本地交换设备容量216799门(线)。 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存款快速增长,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238375万元,比年初增长23.8%;其中单位存款余额为220515万元,增长33.8%;个人存款983507万元,增长21.3%。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416469万元,比年初增长16.9%;其中短期贷款为257462万元,增长2.5%;中长期贷款为158401万元,增长50.6%。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27298万元,比年初增长7.9%;农村信用社贷款218567万元,增长12.5%。 保险业务又创佳绩。全县保险业务收入18928万元,增长5.3%;保险业务支出10179万元,增长35.0%。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整体优化,学校的设置布局趋于合理。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6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中学5所,普通中学51所,小学89所,小学教学点29个,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89674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610人,职业中学7436人,普通中学36636人,小学44901人,特教91人。教职员工7449人,其中专任教师6097人。全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4032人,12人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以上毕业证书。 综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拥有产品检测实验室7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地震观测台(站)6个。 科技研究开发有较大进展。全年高新产品总产值达770116万元,高新产品增加值223385万元。全年专利申请169件,授权专利94件。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全县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2090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652人,中级职称4920人,初级职称5454人,其他1064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集镇文化中心40个,电影放映单位37个,民间艺术团体230个,农家书屋550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5万册,县文管所收藏文物1707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0%,拥有有线电视用户9.50万户,其中农村用户5.90万户。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1760卷(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