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昌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强基础、抓机遇、谋跨越的重要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自治州第十次、市第七次党代会以及区、州、市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2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6.1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1亿元,同比增长11.1%。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3.4:46.8:3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12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 全年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5%,居住价格上涨5.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5%。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9亿元,同比增长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农业产值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12.43%;畜牧业产值完成18.4亿元,同比增长2.71%;林业产值完成0.3亿元,同比增长2.74%;渔业产值完成0.98亿元,同比增长5.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0.32亿元,同比增长1.8%。 201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38.18万亩,比上年增加1.68万亩,同比增长1.25%。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五增二减。 其中:1、油料面积6.29万亩,同比增长45.66%,产量完成1.4万吨,同比增长60.88%;棉花面积49.61万亩,同比增长40.82%,产量完成5.43万吨,同比增长43.21%;甜菜面积1.26万亩,同比增长24.39%,产量完成5.76万吨,同比增长14.54%;蔬菜面积15.72万亩,同比增长22.16%,产量完成77.36万吨,同比增长12.2%;瓜果类面积5.19万亩,同比增长16.86%,产量完成22.79万吨,同比增长42.83%。 2、粮食面积56.46万亩,同比下降24.12%,产量完成27.04万吨,同比下降18.99%,其中:小麦面积38.33万亩,同比下降28.73%;其他作物3.49万亩,同比下降15.88%。 年末牲畜存栏数达到73.16万头(只),同比增长6.04%。全年牲畜出栏数达到132.78万头(只),同比增长6.06%。肉类总产量完成87676吨,同比增长8.85%,禽蛋产量完成10093吨,同比增长10.77%,奶类产量完成181844吨,同比增长14.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据初步统计,2011年我市市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7.9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9.7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9.8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2.4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2%。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有八大行业,八大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7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1.69%。 2011年工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43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工业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分别是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电力工业局昌吉电业局、新疆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益海(昌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这四家2011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15%,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13.5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9.34个百分点。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59.7%。按三次产业划分,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4.17亿元、41.35亿元、56.83亿元。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划分情况 房地产开发投资25.2亿元,增长75.8%。房屋施工面积197.97万平方米,增长95.2%。其中,新开工面积155.12万平方米,增长83.1%。商品房销售面积89.75万平方米,增长27.9%。销售额35.42亿元,增长46.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邮政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19亿元,增长13.2%。 依托我市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突出五张城市名片,全力构建以昌吉市城郊乡村旅游为中心,以“观音故里、妙善老家”和西域回民风情旅游文化为主题,以北部荒漠探险特色游、南部天山风光生态游、城市特色休闲游为品牌的“一心、二魂、三品牌”的旅游格局,重点打造“昌吉一日游”,加快实现“过境地”向“目的地”的跨越。2011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145.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旅游收入9.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3%,分别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4%和103%。 六、国内贸易 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按城乡划分,城镇零售额53.7亿元,增长18%;乡村零售额1.6亿元,增长17%。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6亿元,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3亿元,增长17.7%。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布情况 七、对外经济与招商引资 2011年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4.83亿美元,进口1.85亿美元。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8亿元,新引进投资项目1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交通银行、湖北宜化、庞大汽贸3家中国500强,雅致股份、亚通管材、恒安纸业3家上市企业,以及益海嘉里循环经济开发、新疆油田储气库等18个重点项目落户发展。70项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工或完成投资38项,完成投资57亿元。华电昌吉新热电、蓝山屯河高新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市财政继续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共争取上级各类项目252项,补助资金9.3亿元。 八、财政和金融 2011年,昌吉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8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33%。全市地方财政支出45.7亿元,同比增长172.3%。保增长、重民生的支出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53.01%;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198.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