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敦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0 酒泉市敦煌市统计局

基础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幼儿入园率保持在100%,城区三年和农村两年以上幼儿受教育率均达到100%;中小学"四率"始终保持在部颁标准以上,初中辍学率为0.3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93.1%;高考上线率、二本以上上线率、重点上线率分别为88.2%、31.9%、10.8%。全年共投入2570万元,对46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校舍维修和校容校貌整治改造,并新建了敦煌一中、敦煌二中、敦煌三中和南街小学4所学校的标准塑胶运动场。落实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交通费补助、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及免杂费、普通高中助学金、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和低保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金等五项教育惠民政策,共落实资助金额369.4万元,贷款金额357万元,确保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都能够顺利接受良好教育。

九、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影视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暨"千人登山滑沙比赛"、"红旗飘飘"红歌合唱比赛暨百台节目庆祝建党90周年演唱活动千人健身舞蹈大赛、万人诵读敦煌赋和国学经典大赛、全市第二届"津环宇杯"龙舟大赛、2011年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敦煌站比赛等活动。组织承办了第四届中国敦煌(国际)葡萄节开幕式甜美敦煌-明星文艺演唱会和2011世界美丽小姐大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闭幕式暨"大美敦煌"数字实景文艺演出。开展了精品图书捐赠星级农家园活动,共捐赠图书11000多册,党河风情线激情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全年共演出60余场次,观众达1.6万人次。

卫生事业持继发展。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3个。其中,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1个,村卫生所64个,门诊部、诊所42个。乡以上卫生技术人员951人,其中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99人、初级职称50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7人。病床总数59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4.2张。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保险体制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96355人,参保率达到了98.71%。全年受益97022人次,基金支付1958.73万元,基金使用率达10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是成功举办了"魅力丝路·相约敦煌"全国第十九届老年(自行车)骑游千人联谊会活动;二是举办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百万农民健身活动;三是举办了"迎新春"全市职工运动会,四是举办了第三十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五是举办了庆"五·一"第二十五届"振兴杯"篮球比赛;六举办了第十九届中学生篮球比赛;七是举办了敦煌市第四十届"迎新杯"中小学生长跑、跳绳比赛。

广播影视工作成效显着。市电视台采编播出新闻6363条。组织重大系列报道50次,完成电视现场直、录播44场次。拍摄制作市上安排和部门所需的党建专题片、汇报片、风光片27部,更新《党建频道》节目95期,更新旅游节目21期。采编《敦煌文化旅游报》52期,发行4025份。市广播电台新开设《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先锋之歌》、《项目追踪》《高物价下的生活》、《走乡村》、《反邪教宣传》等10个栏目。

十、人口、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和人民生活

2011年,全市年末总人口达到141943人,比上年净增421人,增长0.29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27‰,比上年下降0.4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89‰,比上年上升0.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8‰,比上年下降0.6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8.72%,比上年下降0.63个百分点。

年内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1049起,破获520起,立案率比上年上升21.9%,破案率达49.6%,破案绝对率上升28.3%。治案案件发生1721起,同比持平,治安案件查处率100%,戒毒所共强制戒毒35人次。

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6起,死亡13人,受伤28人,直接经济损失57.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7.14%,死亡人数下降19.44%,受伤人数下降9.5%,直接经济损失上升123.28%。四项控制指均在酒泉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全市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全部达标:(1)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地面水质达标率为100%。(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8dB(A),小于目标值0.2dB(A)。(5)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4.9dB(A),小于目标值5.1dB(A)。2011年,酒泉市政府下达我市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为:化学需氧量105吨,氨氮1.5吨,二氧化硫200吨,氮氧化物30吨。2011年全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削减293.2吨、氨氮8.04吨,二氧化硫276吨,氮氧化物32.43吨,超额完成了酒泉市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27元,比上年增加2215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03元,比上年增加1033元,增长13.47%。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28.28%,比上年和上升了0.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26.32%,比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3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8.87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92平方米。

十一、劳动、社会保障

2011年,全市就业人员80362人,比上年末增加1080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62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全市有职业介绍所7个,城乡个体劳动者17669人,比上年增加199人,增长1.14%,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844人,比上年增加237人,增长2.75%。全市国有、集体、其它经济类型全社会年末从业人数13396人,比上年增加1100人,增长8.95%,其中:在岗职工12632人,同比增加1580人,增长14.3%;国有经济在岗职工9664人,城镇集体经济438人,其它经济2530人。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90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5.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7585.4万元,比上年增长18.59%,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额29569元,比上年增加406元,增长1.4%。

社会救助工作阳光规范推进。2011年城市低保对象2922户6036人,农村低保对象6211户9403人,落实保障金3092万元。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款物401.4万元,救济人数达到12805人。全面开展了临时救助工作,累计救助618户1852人,发放救助资金50万元,人均救助270元。累计救助城乡患病困难群众7487人次,发放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548万元,个人最高救助达到了30000元。全市384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养标准达到2400元/年。全市有重点优抚对象671人,发放各类优抚资金198.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