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旬邑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旬邑县统计局 2012年2月13日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旬邑为目标,抢抓机遇,谋势布局,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坚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78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39.161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8.025亿元,增长8.3%。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41.6:27.7:30.7调整到31:57.3:11.7。年人均生产总值为26065元。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57.3%、11.7%。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6%、81.9%和6.5%。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依次为:农业11.6%,工业81.8%,建筑业0.1%,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0.5%,批发零售业1.7%,住宿餐饮业0.8%,金融保险业0.2%,房地产业0.3%,其他服务业3%。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分别是2.1%、15.1%和1.2%。国民经济各行业对生产总值的拉动力依次为:农业2.1%,工业15.1%,建筑业0%,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0.1%,批发零售业0.3%,住宿餐饮业0.1%,金融保险业0%,房地产业0.1%,其他服务业0.6%。 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劳务输出2.56万人,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5万人,创收10.6亿多元;以石门山森林公园、古象化石、唐家民居为依托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元。 城镇化水平显着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省、市级卫生镇村创建活动,率先实现了市级卫生镇全覆盖。其中,11个镇、3个社区、80个村建成了省级卫生镇村,是目前全省创建数量最多、环境卫生最优的生态宜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家书屋、农民文化活动室、农村卫生室、农家超市等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提升了综合服务功能。 2011年,全县综合实力有了大幅提高,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民经济总量急需扩张,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任务非常艰巨;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少,带动力弱,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工业主导产业资源开发多,综合利用少,工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受区位等条件制约,招商引资难,新上项目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艰巨;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和外部动力还不够。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显着提升。畜牧、油料、蔬菜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962万元,比上年增长51.8%。其中,农业产值248585万元,林业产值4523万元,牧业产值85422万元,渔业产值5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382万元。 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534.6公顷,比上年增加426.3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2187.3公顷,增加560.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28公顷,增加93.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087.7公顷,减少0.6公顷;苹果种植面积33533公顷,与上年持平;中药材种植面积253.7公顷,较上年减少463.8公顷。 粮食产量稳定提升;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果品种不断优化、实现“四项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快速增长;蔬菜生产向规模化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4719吨,较上年增加8253吨,增长50.1%。畜牧主要产品和存栏量如下: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增长。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8.335亿元,较上年不变价增长27.2%。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增加值35.455亿元,较上年不变价增长28.98%;其他工业实现现价增加值2.88亿元,较上年不变价增长11.11%。 国有和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9.27亿元,较上年增长42.7%。工业主要产品,原煤产量1296万吨,实现产值77.93亿元。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066.52万元,产品销售率达到100%。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0.826亿元。其中,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3600万元。房屋施工面积22000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2000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县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较上年增长28.249%。在全部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额213104万元,更新改造完成投资额87425万元,其他投资完成投资额9731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0.8%、12.3%、25%。 在全部投资中,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马栏河柏岭寺水库建设项目、百万头生猪养殖建设项目、集中供热三期建设项目、农村居民普通商品房建设项目等50个重点项目,涵盖社会促进、基础设施、产业促进、城镇建设、福利民生五大类。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邮电通讯业稳定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全年实现增加值0.407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2.5%。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768.5公里,在册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768.5公里。全县拥有载客汽车68辆,载货汽车2704辆,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2011年,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80万人次,货物周转量15820万吨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7854万元。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14508户,其中:互联网用户1022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9715户;报刊发行148万份。 六、贸易业 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02.3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城镇零售额66241.4万元,增长19.1%,乡村零售额为44160.9万元,增长9.4%;分行业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5380.4万元,增长1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472.3万元,增长17.9%。 年末批发业法人单位14个,网点175个,从业人员698人;零售业法人机构51个,网点3880个,从业人员7730人;餐饮业法人机构13个,网点384个,从业人员1535人。 |